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任正非的最大心病,不是芯片!这个大短板怎么补?


2020年06月16日  浏览(9909)人
0
原创: 猫哥
来源:大猫财经
微信公众号ID:caimao_shuangquan
已获授权转载


01

这两年,美国对华为的钳制越来越紧。前些年一直闷头搞公司的任正非基本上不见媒体,现在迫不得已,短时间密集接受了很多很多家媒体的采访,这些内容编辑成册,足足有八大本。


以前这些访谈比较分散,合起来看,主题还是很聚焦的,比如谈美国,谈特朗普,谈芯片限制,谈女儿,谈华为的历史和未来,谈华为的价值观……


这些访谈也让他吸粉无数,因为任正非话说得很实在,战略说得很清楚,困境也摆得很明白,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他用了很大篇幅,跟很多媒体说起自己的心病——居然不是华为目前的困境,而是发愁中国的基础教育。


在华为总部的接待大厅里,也有一个宣传片,解说词是,“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只有长期重视基础教育,才有产业振兴的人才土壤。让教师成为最伟大的职业,成为青年的向往。”


为啥任正非这么关心这事呢?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02

按他的理解,创造可以分为三种:理论创造、工程创造、市场需求的创造。


“中国在工程能力上的创造是很强的,但在理论创造上很弱,像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有了突破,才能转化成为新技术,才能做出新发明”,他还举了自己公司的例子:

 “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我们发现了,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十年时间,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



能搞出5G,但写不出Arikan那个水准的数学论文,这是任正非比较担心的事。


尤瓦尔·赫拉利在自己的大作《未来简史》里有一个判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战争价值,未来也会丧失经济价值。


他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来的战争中,兵力一直是很重要的胜负手,但现在真要打仗,大多数人可能除了当炮灰没什么实际用处,现代战争的技术含量太高了,一般人培训两天估计搞不定,未来人工智能大行其道,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劳动力”的价值。


任正非也是同意这样的观点的,他觉得,终结中国制造的更可能是人工智能,如果一个工厂几个人就管了,机器也没有罢工、社保、休假这些问题,那开工厂时,便宜的劳动力就真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了。


所以在被问到华为的下一个目标时,任正非一点犹豫都没有的说:


人工智能。


这样的智能时代一定会到来,所以现在盲目的人口红利化可能是错误的,想保持未来的竞争力,就得搞教育,“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计算机与统计学就是人工智能,但中国目前在在数学中的统计学等基础学科上的重视不够。”


这一点,其他科技巨头也赞同。


马云自己不是理科生,但他说,未来30年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时代,越是在快速发展的应用时代,越是要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



马化腾自己是工科专业出身,说的更直接:

 “移动支付再先进,没有手机终端,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完全就像沙滩上建立起来的楼房一样,你是没有任何实力的。



03

他们为什么不停的重复基础学科怎么怎么重要呢?


因为感受更深吧,华为已经是国内科研水平top级的公司,仍然有大量关键环节和零部件受制于人。


不说芯片这些高精尖的东西,在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等领域,还有大量的核心技术我们没办法触及到。


举个例子,我们坐飞机托运了行李,在取行李的时候只看到行李被源源不断送到一圈传送带上,背后有一整套设备以及人工操作的中央控制室。



但这整套的设备,只有传送带和滚筒这样简单的配件是国产,核心的轴承、控制器乃至于配套软件都是进口的:



其他工业领域情况也差不多,比如说生产电容器用的陶瓷粉料,按说陶瓷还是中国发明的,但这种高精材料咱们还是不行,日本厂商占据了大半的市场份额:



资本市场炒作“国产替代”概念也非常火热,这一个月内就有三十几篇证券研究所的报告标题里有“国产替代”一词,涉及的行业有轻工、机械、化工、电子、国防、医药等,几乎是全部工业领域。


说句扎心的真相:研报多恰恰说明国产尚未替代的产品多如牛毛。


以前还有句话叫“填补国内空白”,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像四十年前,中国市场全是日本家电,没过几年,成了国产家电的天下,现在谁还讨论家电的国产替代呢?


电视冰箱是比较好搞的,在材料、芯片、发动机、控制器这样的核心技术,短时间还真是搞不定。


04

问题出在哪儿?


中国的顶尖人才,都不太愿意搞基础学科。


究其原因,做基础研究不赚钱,这些年大学生选专业都以就业和高薪为导向。几年前在《奇葩说》里,出身清华的高晓松直接炮轰清华学霸愧对清华教育。



“名校是镇国重器,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他说的没错,但一点也改变不了现状。


施一公也有同样的不解,“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


数学、物理这些难度大的基础学科需要最聪明的大脑,然而最聪明的大脑都在学金融。从高考报专业也能看出这种趋势,金融相关的专业录取线都是排名靠前的,国内许多理工科、农学等专业性较强的名校,现在也都开设了经济金融等专业,大量高分的学生往里涌。


金融钱多,金融好找工作,就都学金融了。


即使愿意留在基础学科搞科研的人,也是“唯论文至上”。什么方向的课题发论文最快,就做什么方向。


课题基金审批也是热门方向容易过,出结果更快的方向容易拿。结局就是大家都去做又快又热门的项目了,比如搞航空材料的,现在都去搞纳米材料研究,少有人搞钢材研究,原因就是纳米材料发表文章快,钢铁材料的研究过程,配比复杂,要做大量实验,荷载检验等耗时特别长。


讲到了这件事,就要说说日本人。


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看上去失落,实际上保持着进步”的呢?——甘愿坐冷板凳。


田中耕一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很多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最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得奖之后一切都变了,每天各种媒体、粉丝占用了他很多时间,他不堪其扰,就把媒体拒之门外,远离大众的视线。


然后过了16年,他又研究出一个通过几滴血发现阿兹海默综合症征兆的方法。



这个成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代价是他的一头白发——甘受十六年的冷清——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05

其实,现在国家对创新确实非常重视,扶持力度不是一般大,除了给高校直接发钱之外,还鼓励企业做研发,又给补贴又减税,批地批项目也是大开绿灯。


有一些地区,甚至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作为一个发展指标,写在工作报告上,然后对研发机构不断补助。


这本来都是好事,但有些人想的却是怎么钻空子。


新华社最近发了一个报道,讲的就是最近几年大量企业依靠一个空壳研发中心搞假研发、假创新来骗补骗减税的案例。



广东一家在天猫和京东等购物平台销售家居灯饰的企业,通过中介编造3个软件著作权用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在中介的指导下,编造虚假研发设备租赁合同用于欺骗调查组,制造存在研发的假象。


事实上,这公司连研发设备和研究员都没有。


另外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环保科技企业,没有研发场地设备,不具备研发条件,经过中介机构包装造假,在2017年竟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名负责产学研对接的科研院所人员算了笔账:只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一下子就能降低10%。有些地方设立研发机构能给几十万元补贴,再加上不少基层政府还许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可以在项目申报、金融支持上得到各种优惠。


也就是说,开个空壳公司,只要报自己是高新技术企业,光靠骗补贴就能挣一大笔钱!


更有多少上市公司,不只是骗政府钱,还骗股民钱。


一挂上高新技术的招牌,甚至单单起个诸如“量子高科”、“匹凸匹”、“智慧农业”等高科技名字股价就开始猛涨,但是多年也没见出来什么厉害的新科技产品,一直在干的就是一遍一遍割韭菜。


高校追求速成课题,企业骗补助,这样的科研现状,难怪任正非担心。



本站网址随时可能更换,请关注公众号,以防失联!



已有842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精致穷”背后的真相!
下一篇:疫情再在全球流行一波,会如何?
评论或留言 1
鲁鲁 :  教育从来就是熬中药, 一大把中药原料丢进药罐, 最后的精华就是那一点点, 其他都是药渣. 但是没有大把的中药材, 精华是熬不出来的, 这个世道从来就不缺人手, 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 只是能够发现人才的人太少太少. 所以古人才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2020-06-16 18:03:37

登录

注册

站点声明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