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能干的早年
多年以后,赫伯特·胡佛被派去密西西比河救灾时,准会想起李鸿章要求他去考察黄河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胡佛是个二十多岁出国闯荡的年轻人,离开美国去海外冒险,被派到中国在开滦公司任职。
当李鸿章希望胡佛对治理黄河提出建议时,胡佛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自己是矿业工程师,不是水利工程师,想让李鸿章另请高明。李鸿章说,组织已经决定了,他必须要去黄河考察,几百个大臣一致鼓掌通过。
考察之后,胡佛给李鸿章打了个报告,建议清政府按照原有计划继续治理黄河。同时,他表示将继续就黄河水利的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一年内提出详细的治理黄河计划。
但他的考察是在1900年,不久就爆发了“庚子国变”,他关于治理黄河的报告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中国的乱局给了他新的机遇,趁着八国联军打进天津,胡佛对开平矿务局总办张翼威逼加诱骗,为自己的东家骗取了开平矿务局的资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胡佛脑子灵活胆子大,也不顾及道德底线。这样的人很容易发财。在他作为矿业工程师辗转多个国家之后,他确实发了财。
此时一战也爆发了,他迅速投身于公共事务,先是参与慈善工作,组织美国公民从战乱的欧洲撤侨,并为遭受战争蹂躏的比利时筹集救济。
等到美国也参战了,他被任命为食品管理局局长,为美国参战筹备食物,并在战后继续向经受战争摧残的欧洲提供救济,赢得了物流天才的美誉。
在一战期间的一系列救济计划,让胡佛成为了美国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而他也顺应了人们的期望。1920年,他宣布作为一名共和党人参加总统竞选,但根基尚浅,没什么人支持他,他只能选择支持后来当选总统的哈定。作为回报,他被哈定任命为商务部长。
一战结束后的十年时间是美国的繁荣时期,胡佛作为商务部长也是广受好评,他的工程背景更让他受到青睐。1927年,密西西比河发生洪水,河岸堤防崩溃,胡佛被指定为抗洪救灾负责人,很好地完成了救灾任务。
这一次,他有足够的名望被推举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了。
看似光鲜的履历
走到这一步,胡佛堪称是美国梦的典范:作为一个孤儿,能上得起大学(尽管他就读的斯坦福大学当时刚成立,还没什么名望),在海外冒险中成为富翁,投身于公众事业,为美国和世界的福祉兢兢业业,赢得名望,后来当选了总统。
就连日后痛斥过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曾在1920年写过:
“此人堪称奇才,希望我们将来能选举他作为美国总统。”
但是他的很多政绩,是靠出色的宣传广为人知的,内里却经不起推敲。
他自己也曾说过:“世界靠言语生活。”
在1927年密西西比河救灾时,他为灾后重建贷款筹集了1300万美元,并确保每个人都知晓此事,却没有采取措施确保这些钱用于灾区,其中绝大多数款项也确实没流入灾区。
他赞成联邦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大兴土木整治河道,却不赞成政府直接向灾民提供救济,这可能是因为他内心坚守自由主义理念,拒绝政府过多涉及私人事务。
而且胡佛的一些举措与其说是为了救灾,不如说是为了攫取自己的政治资本。他让黑人领袖知道,他在灾后会把洪泛区的大农场分割为小块土地分给黑人农民,然而为了不得罪白人选民,他又在灾后并没有这么做。
凭着看似光鲜的政绩,胡佛还是成为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在1928年和他竞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阿尔·史密斯。
史密斯有一大不利因素,那就是他本人是个天主教徒,在新教氛围浓厚的美国,天主教徒很难当选总统(迄今为止只有肯尼迪一位天主教总统)。他本来有不错的政绩,但在大选过程中没怎么受到关注。
胡佛的盟友们用言语攻击他,给他扣上各种帽子,说他“代表着纽约这座粗鄙、荒唐……充满外国人的城市”,还说他为“纸牌、鸡尾酒、贵宾犬、离婚、小说、令人窒息的房间、舞会、进化论、克拉伦斯·达罗、暴饮暴食、裸体艺术、有奖决斗、戏子、灰狗赛跑和现代主义”大开方便之门。
也许胡佛没有亲自下场粗暴地用言语攻击史密斯,是因为他不想弄脏自己的手。但他本人还是很有语言水平的,在得到共和党内总统提名的时候,他就在演讲中说:
“今天,我们美国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加接近永远地战胜贫穷……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应当很快就看到贫穷从这个国家中被驱逐出去的一天。”
他应该是认为自己一定会当选总统,并在他带领下,美国永远战胜贫困。
他做到了前半段——1928年,他当选了总统。
浮华的时代
但是,在他当选总统时,美国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样“接近永远地战胜贫穷”吗?
貌似是的。
美国积攒了上百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胡佛准备的礼物。技术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但这种繁荣成色几何?是不是只不过是经济过热?
很多人是真心相信美国的,而且经济状况似乎也是如此。但胡佛已经算是其中看得比较清楚的人了,他早就担忧过美国的经济过热。
1921年起,胡佛任商务部长。当时欧洲刚走出一战,需要金融稳定,而美国可以提供投资和贷款。而在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已经欠下了美国的大笔债务。
胡佛认为美国的投资和贷款会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欧洲人购买美国商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还债能力。他主张支持英国恢复金本位制度,以阻止黄金继续流入美国,造成美国通货膨胀。
但是,想要让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回归金本位,美国必须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必须降低利率。只有纽约的利率低于伦敦的利率,大量的资本出于逐利的本性,才会流向英国,只有大量资本流入英国才可以帮助英国顺利回归金本位。
这就意味着美国须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对外大量贷款。其后果是,美国这种低利率的环境可诱导美国国内大量投机行为产生,因为将资本存入银行不会有太多的获利空间,反而鼓励人们贷款去投资股票和债券。当时美国股市投机已经相当疯狂了,想看上世纪20年代美国投机狂热的,请在文末点击“在看”吧。
胡佛主张对投机进行限制,他害怕股票投机的疯狂热情会蔓延到商品投机,会扩大到生产活动中,导致经济崩溃,到时候全体民众都会为此买单。但是想抑制投机行为,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又不利于促使英国恢复金本位和美国对欧洲的投资。
进退两难。
胡佛警告说,如果没有更严格的控制来抑制银行家的投机,政府与银行家“自愿合作”的政策就会失效,随之而来的是和平、繁荣的坍塌。可当时的银行家没有理会胡佛的警告,为获得高额利润,大量对欧洲贷款。这就意味着,欧洲局势的变化会影响到美国自身的经济稳定。美国国务院甚至拒绝评估对外贷款的质量,将它交给投资者自己来做。
可以说,胡佛是为数不多意识到美国的繁荣背后存在严重的投机的人,但是他还敢在1928年去竞选总统,或许是真的相信美国的制度能让美国免于危机吧。
大萧条与自由放任
但是1929年,胡佛执政的第一年秋天,一直涨的股市出现高位波动,开始下跌,反弹,再下跌。直到10月24日,股市暴跌,那一日就是“黑色星期四”。之后股市继续暴跌,到11月中旬,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市值已经蒸发。
按照后人的视角看,大萧条已经降临。
一开始胡佛并没有这么看,就在黑色星期四后的第二天,他还对记者们说:
“这个国家的基本业务及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都处于稳健而繁荣的状态。”
他当时恐怕还认为股市崩溃仅是市场运行中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根本缺陷。
几周之后他还声称:
“任何对美国未来经济或商业基本实力缺乏信心的表现都是愚蠢的,我们既能辛勤的工作,又能发挥聪明才智,以团结合作为未来提供充分保障。”
于是从1929年11月19日起,胡佛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劝告铁路公司的董事长们、金融、工业、贸易、建筑界的领袖们,维持生产投资和现行工资,同时要求劳工界领袖合作,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
一开始的几个月,雇主们勉强维持了生产和工资,可由于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领袖们出于利润的考虑,就违背了诺言,纷纷缩减生产,削减工资,辞退工人。
胡佛还要求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增大对道路和其他公共工程投资的速度和力度。这些地方政府确实投资了一些建设项目,可是危机却没有停下来,他们的财税收入也不断下降,能够使用的资金也就越来越少,导致不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
到了1931年,美国银行系统崩溃,胡佛召集纽约30位大银行家和大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敦促他们自愿联合起来进行自救,成立一个全国信贷公司,由私人银行设立拥有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并说服保险公司不采取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措施。然而银行家们阳奉阴违,消极抵制,这一办法很快也失败了。
胡佛被认为相信自由放任的信条,不愿意从联邦政府层面采取措施干涉经济,而是愿意做一个“啦啦队长”,呼吁人们团结合作。可是他以前怎么糊弄别人,如今别人就怎么糊弄他,可以说是现世报了。
手足无措
大萧条开始时胡佛没有采取行动,恐怕也和他低估了萧条的程度有关,而他自己也在对萧条加以粉饰。
在形容当是经济形势的时候,他亲自选用了“萧条”(depression)这个词,因为它看上去似乎不像“恐慌”(panic)或“危机”(crisis)那么吓人。从中英文两种语感来看,好像也都是如此。但换个名字却并不意味着情况会变得有多好,现在敢唱多美国的就只有总统阁下自己了。
1929年12月,胡佛宣称,形势稳中向好。
1930年3月,他又说,60天内,最坏的情况就将消失。
5月底,他预言,经济将在当年秋天恢复正常。
6月,在市场急剧崩溃时,他在接见一个倡议举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的代表团时,自信地说:
“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
直到1932年,胡佛还认为,这次经济纷扰“是循环性的”,“不景气现象一定会让位于商业兴旺、利润山积的新时代”。
然而大萧条只是尊重客观规律,不以他的意志转移。
但要是说这期间胡佛一直自由放任,那也不对,他还是有所作为的,只不过仍然是昏招频出。
1930年6月17日,他不顾1028位经济学家的恳求签署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升了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
提高关税在国会表决中有着巨大的分歧。和现在美国的情况差不多,超过九成的共和党众议员和近八成共和党参议员投了赞成票,超过九成的民主党众议员和近九成民主党参议员则投了反对票。
胡佛认为提高关税能够保护那些受到外国竞争的美国农民。但是其他国家也会通过设立自己的关税壁垒来报复美国,这就导致此后几年世界贸易总量下降了1/4。
而且原本其他国家就欠着对美国的债务,限制这些国家的物品出口到美国,就会导致了那些国家难以偿还美国高昂的债务,他们就只能选择债务违约。总体上看,国际资金流都被削弱了,整个全世界都陷入了大衰退。
等到了大选年1932年,一战退伍老兵为要求退伍补偿金聚集在华盛顿,僵持了一段时间后,胡佛调集军队暴力驱逐。胡佛对老兵们态度傲慢,坚称不相信游行队伍的主力真的是退伍军人。
但是老兵受到驱逐的画面还是上了报纸,引起全国的同情。罗斯福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关于游行的报道,认为在之后的竞选中无需将胡佛视为有竞争力的对手了。
在之后的竞选中,罗斯福就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胡佛,随后开启了罗斯福新政。
胡佛在当选总统前展现出了不错的能力,其思想也是当时美国典型的自由主义思想。他在做商务部长时也曾努力阻止美国经济过热,但是想必他对美国的制度较为自信,对即将到来的大萧条预料不足(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很难预料),所以没想到击鼓传花在他手里鼓声终于停下。
他因此成为名声最糟的美国总统之一,也应该算得上是运气最差的一位。当然,大多数人已经不在乎他能力究竟如何了,提到糟糕的总统就会自动联想起他,以至于纽约市长白思豪最近也说“特朗普就是这一代的胡佛”。
参考文献
姚莉.胡佛的悲剧命运与1929年~1933年大萧条[J]. 宜宾学院学报, 2009, 009(011):39-41.
徐振伟. 国际合作抑或金融监管——以胡佛与斯特朗对欧洲经济重建分歧为中心[J]. 安徽史学, 2012(02):89-95.
许国林.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哲学与反危机政策的失败[J]. 历史教学问题, 2009(5).
李娜. 胡佛论黄河水患治理与清王朝的覆灭[J]. 史学集刊, 2014, 000(005):62-68.
埃里克·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M].译林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