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接受媒体采访,围绕疫情后中国与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危机时代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可能性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姚洋认为,疫情之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西方将对中国的制度和价值发起舆论等攻击,一场意识形态的新型冷战很可能到来。为应对这一重大挑战,中国必须结合时代、接续传统,加快重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扬弃过去话语的基础上,对中国体制的优势、不足和运转逻辑,做出充分且有效的解释。他也指出,虽然中美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科技三方面已形成竞争,但两国在经贸、国际秩序、反恐和发展援助等方面仍有广阔合作空间,这是新型冷战区别于旧冷战的关键之处。关于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向,姚洋认为,疫情不会也不应扭转全球化趋势,未来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不会导致“脱钩”或“去中国化”后果,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强。由于受到疫情冲击,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这轮衰退的持续时间虽然可能比不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但衰退的深度已远超大萧条。并且,美国出台的种种救市措施,虽能在短期内起到提振经济的效果,但长期看只会加大发生新的、更大的金融危机的概率,我们必须……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77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