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比起“新冠”,这4种病毒不仅擅长伪装,还可能致癌!


2020年04月13日 
来源:生命时报(ID:LT0385)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续发威,比起“新冠”,有一些病毒同样需要警惕。


因为一旦感染,对应的肿瘤发生率要比健康人高得多,且部分病毒比“新冠”更擅长伪装,感染后不易被察觉。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


据国际抗癌联盟数据显示,全球有16%的肿瘤与病毒有关,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癌症病例与病毒感染有关


如宫颈癌,作为全球第二大妇科肿瘤,其发病就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哪些病毒是癌症的“引路人”?我们邀请权威专家,教你一套科学的预防方法。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 乔友林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秦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1

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HBV)会增加肝癌的发生率,这是医学界普遍明确的结论。如果监测不到位,不仅患者可能进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恶性进展中,其家人也有可能染病。



在病毒家族中,乙肝病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和一般病毒相比,它非常稳定,不易灭活。


  • 对一般病毒非常有效的消毒措施,如高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酒精等,对乙肝病毒常常不起作用。


  • 同时,它的传染性很低,日常工作、拥抱、共餐等一般不导致传染。但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目前母婴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


乙肝在很多亚非国家较为普遍,包括我国。近年来新生儿普遍接种了乙肝疫苗,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降到了6%~7%,属中等流行区(8%以上为高流行区)。


大多数情况下,乙肝病毒可以和它的“宿主”(感染者)终其一生和平共处,不会发病。但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人,需重点做好预防。


预防建议


  •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廉价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乙肝患者家属等。


  •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以每年做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等,有助尽早发现肝脏是否被病毒感染。


需要提醒的是,乙肝并不是恐怖的瘟疫,很多时候正常的工作、学习乃至生育也不会受到影响,正确看待这种疾病和乙肝患者。


2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2019年,我国发布首部《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其中提到:


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是目前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我国女性在20岁、40~45岁存在两个HPV感染高峰。


HPV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性传播,HPV感染不仅是宫颈癌的病因,也是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阴茎癌和口咽癌的诱因。



预防建议


目前发现的HPV有200多种,其中约40种会感染生殖道,一般无特异性表现,容易被忽视。


接种HPV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如果要在2030年消除宫颈癌,至少90%以上15岁女孩要接种宫颈癌疫苗。


1

按年龄接种HPV疫苗

目前市面上有二价、四价、九价3种HPV疫苗,九价疫苗的预防效果好于四价和二价,但目前仅适合16~26岁。在考虑价格的前提下,还是建议按照年龄进行选择。


HPV疫苗对比
疫苗类型
二价
四价
九价
接种年龄
9~45岁
20~45岁
16~26岁
接种时间
0、1、6 三针0、2、6 三针0、2、6 三针
预防型号
HPV16型、18型
HPV16型、18型、6型、11型HPV16型、18型、6型、11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
宫颈癌预防功效
70%宫颈癌
70%宫颈癌
90%宫颈癌


2

定期筛查

现有疫苗尚不能预防所有高危HPV类型,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都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 21~29岁,推荐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


  • 30~65岁,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或每5年进行一次TCT及HPV联合检查。


  • 连续筛查未发现异常者,可考虑在65岁左右停止筛查。


3

规范性生活

减少性伴侣,注意性生活和经期卫生,对预防HPV感染也很重要。


如果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多发生在同房后),要警惕宫颈癌。


3

EB病毒——鼻咽癌、淋巴瘤



EB病毒是很常见的疱疹病毒,90%以上的人群都可能被感染。EB病毒呈阳性的患者,发生鼻咽癌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EB病毒筛查,是疑似和确诊鼻咽癌患者必查的项目。临床发现,8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有EB病毒抗体。


近年来有研究证明,除了鼻咽癌,EB病毒还与淋巴瘤、胃腺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相关。



EB病毒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口腔上颚出现红疹,脸上呈簇状淡红色小丘疹,睑结膜充血,咳嗽等,感染可累积全身各个系统。


另外,如果经常发现鼻涕带血,表现为鼻涕中带有少量血丝,特别是晨起鼻涕带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号,需及时筛查EB病毒及鼻咽癌。


预防建议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因此预防的关键要注意口腔卫生,包括聚餐时使用公筷等。


4

幽门螺杆菌——胃癌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半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会增加2~3倍。



感染Hp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部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预防建议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

分餐,使用公筷、公勺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使用公筷、公勺,不要相互夹菜,餐具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

不吃生食或过烫的食物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戒酒,少吃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

不要“口对口”喂饭

老一辈人及部分家长,喜欢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


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否则可能将大人口腔内、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


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4

每年做一次碳13尿素呼气实验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7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面对2020地狱开局,我建议你读读这个老人的故事!
下一篇:如何保护孩子免遭性侵?
评论或留言 0

登录

注册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