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气氛逐渐轻松起来。但近期无症状感染情况的出现,再次告诉大家,人类对COVID-19病毒的理解仍然不够充分。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公共卫生专家都在提醒,不排除中国在普遍解除隔离并复工后,会出现第二波疫情。这些专家包括WHO的Dr.BruceAylward、被称为“德国钟南山”的ChristianDrosten、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美国西东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严忠等。张文宏医生也在3月29日表示,金秋10月可能会是疫情低谷,之后可能还有高峰。应当说中国以全民将近三个月的共同努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将疫情控制在目前的状态,而随着疫情的全球化和对病毒传播更充分的认识,我们仍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而是需要选择与病毒共生。在疫情初期,中国快速选择全民隔离这一防疫策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医疗系统难堪重负。且不要讲人均ICU床位资源、呼吸机资源远低于美、德、日等国,即便是医用N95口罩,在疫情初期,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的储备,也只有短短三五天,更不用讲广大二线城市以下医院的情况。初期是在海外华人的全力支持下,才不断有医疗物资运送回国,国内医护产品产能在其后逐渐恢复。我们不能因为目前疫情好转,就忘记了两三个月前医疗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2月3日,ZZJ常委会会议提出,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3月4日,ZZJ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与中国疫情防控相比较,我们今天……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914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