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所谓“台北法案”。消息一公布,民进党当局和“独”派分子就弹冠相庆、表达“诚挚欢迎与感谢”。他们似乎觉得这一法案是一道“护身符”,有了它,美台关系就可以更进一步,台湾所谓的“国际空间”就可以更有保障。果真如此?“台北法案”全称为“台湾盟邦国际保障与强化倡议法”,2018年9月由贾德纳等4名美国“友台派”参议员提出。当时,台湾接连失去多个“邦交国”,为给台湾助阵站台,“友台派”议员提出相关议案。核心意思很简单——台湾现有“邦交国”不准跟台湾“断交”,“谁要这么做,我就修理他”。这一议案在当年无疾而终。2019年5月,贾德纳等人卷土重来,在之前版本中加入“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及“增强美台双边经贸关系”两项新内容;同年10月,新版“台北法案”在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当法案进入众议院,相关委员会对其内容作出调整:比如移除鼓励美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相关章节,将“对于严重损害台湾安全与繁荣的国家,可考虑降低美国与该等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外交交往”改为“经与国会协商后可考虑调整美国与他国交往的原则”。今年3月,该法案在众议院通过。一方面,修改后的法案措辞模糊,对于美国政府在何种情况下执行何种政策,留有不小的空间,犹如一纸空文;另一方面,就算法案“有料”,美国又能挡得住其他国家与中国大陆建交吗?一个中国原则是……
手机登录后(右侧登录口登录),可浏览全文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赞
赞
已有881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