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不合时宜的李跃华以及他的苯酚疗法!


2020年03月10日  浏览(19425)人
0
作者:医师黄继斌 
来源:医师黄继斌(ID:zyshjb)


上一个时代

搞原创并不容易,现在很多人写课题标书,或做什么新药,后面必然得附上一大堆SCI英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越多,参考文献的影响因子越高,就说明这个原创越“科学”,说白了,就是跟在洋人开辟的道路上走,是最安全的。

如果你做的是原创式的研究,是土玩意,是洋人没有做过的呢,那么对不起,各种权威,可是会把各种帽子给你砸过来,说你不科学那还是轻的,骗术,神棍,游医,一个罪过比一个重,往往会把你卑微的希望掐灭了。当然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回到李跃华,回到他的苯酚疗法,你说要找什么科学依据,那确实不容易,因为越是原创的东西,你能找到的支撑依据就越少,能够找到的参考文献就越少。

就像1798年的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偶然情况下发现挤牛奶的女工似乎没有感染天花的病例,于是他便猜测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有一定关系,于是他把含有牛痘的溶液涂在健康人的伤口上,结果这些人真的对天花免疫了。

当然,这开始确实只是个例,或者说是奇迹,因为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是不同的病毒,但是两者却存在交叉免疫,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表面存在着一些相同的抗原成分,也就是说,天花竟然存在一个猪队友,牛痘病毒,牛痘病毒虽然可以感染人,但是对于人来说,致死性却比它的堂兄弟天花差远了,这种情形在历史中,是不多见的。

爱德华·詹纳发现牛痘疫苗后,饱受科学界的抨击与批评,给他戴上了骗子医师的头衔,说他在弄江湖骗子的蒙钱把戏,英国皇家医学会的名流们,甚至要取消他的会员资格。


牛痘接种术

因为他说不透彻自己疗法的原理,实际上,多数有效的药物,往往都是先在临床上被医师发现有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发现它的原理,例如1929年发明的神药二甲双胍,例如砒霜制剂,例如甘草酸,人们明晰它们的机理,都花了半个世纪以上。

回到爱德华·詹纳,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于是他便首先给自己的儿子接种,且因此和妻子闹僵,但是,他儿子却真的没有再感染过天花。

于是在名流们攻击爱德华·詹纳的时候,他的方法却在民间不胫而走,因为接种过牛痘的人,真的没有再得过危险的天花,最终它的方法流传到了几个大洲。

爱德华·詹纳发明牛痘的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是一个医师或者药师或者独立研究者从经验中挖掘真知,从个案开始,通过透彻研究个案例,实验室明确毒性,扩大研究人群,最后推广,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时代。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1798年,著名医生Beddoes在英格兰Clifon创办了肺病研究所,并开始氧疗。

1831年 ,苏格兰 医师 ThomasLatta在霍乱肆虐的西欧用煮沸后的食盐水注入病人静脉 ,补充因霍乱上吐下泻而丢失的体液。

1923年9月3号,度假归来的亚历山大·弗莱明在放置于阴暗角落的的葡萄球菌培养基中发现了青霉素。

1932年德国致力于研究染色剂抗菌作用的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发现染料百浪多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在自己女儿被链球菌感染的紧要关头,给自己的女儿注射了百浪多息,而百浪多息就是磺胺。

1970年左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的韩太云药剂师发现黑龙江民间流传着用砒霜、蟾酥和汞作为复方治疗各种患者,包括癌症患者的方法,于是根据此方做了叫癌灵1号的制剂,竟治好了不少癌症患者。于是70年代末,该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良,用其中的三氧化二砷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在90%以上。而一直到了90年代,上海血液研究所的陈竺团队才逐渐明晰并阐述了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理,期间历经30年。

雄黄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时代,称之为循证医学前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珍视个人的经验,珍视个案,并且愿意透彻地研究个案,敏锐地从中提取出来普遍而安全的疗法,并推而广之。

但是那个时代过去了。

循证医学的时代

步入21世纪后,循证医学成为主流医学,研发任何一种新药都需要经过Ⅲ期临床试验。

其中I期临床试验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II期临床试验则是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则用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进一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试验一响,黄金万两,没有上亿的资金,Ⅲ期临床试验是绝对做不完的。

现在任何一个医师,药师,研究者都再没有能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发出一种药品出来。

有这个能力的,只有大型药企或者国家。

所以,很多医师有想法,若没有药企或者课题经费支持,试验的第一步都迈不出去。

即使硬着头皮自己试验了,这种试验也不可能得到承认,而且非法,面对质问,只能百口莫辩。而药企呢,又倾向于研发新药,而非老药,因为老药,或者中药饮片之类的,传统组方什么的,早已过了专利期,或者说根本就无从保护,药企投入几亿试验成本后,本都拿不回来。

这是一个话语权,从基层医师,逐渐转移到大型药企的过程。

今天的学界主流常把安慰剂效应,把幸存者偏差放在嘴边,对个人经验嗤之以鼻,对个案弃如敝履,那为什么至今支撑现代医疗社会的基础药物和技术,依然是循证医学前的时代创造的?在那个时代,在没有双盲的情况下,医师又是靠什么来怎么来分辨有效和无效的呢?安慰剂效应的实质是什么?

李跃华以及他的苯酚疗法

是的,我们该谈到李跃华以及他的苯酚疗法了。

李跃华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87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他有一个很高的人生起点,那个时代的名牌大学生可是真正的,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

可因为一些原因,从1992年开始,他过早地离开了体制,进入了私立的医疗体系,后来又开始单干。大家知道,中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是1999年才开始的,之前的证书是直接认定的。他因为离开了体制,阴差阳错地失去了获得医师资格证的机会,他的方法也难以申请课题,于是他沦为了一个高风险的“游医”,痴迷于研究他的苯酚疗法。

十几年后的今天,他的同学多数已是业界的大佬,或者至少副主任医师起步,他却依然在社区,在基层打拼,或许,他的诊所也快被关了。

这真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更令人叹息的是,他这几十年记录的一个个医案,被当成“幸存者偏差”和“安慰剂效应”的代表,成了主流医学界群嘲的对象。

实际上,李跃华的悲剧在于,一个类似于张亭栋的旧人物,遇到了一个推崇循证医学的时代。

那么,他的苯酚疗法是不是那么不堪呢?其实也不尽然。

苯酚是什么?

苯酚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也是生产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古老的阿司匹林片

李跃华是怎么运用苯酚的呢?

在他的论文《一种穴位注射剂——微量苯酚在临床中的应用》中他是这样写的:

“本文要介绍的,是苯酚在微量水平(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十四)的应用,专作穴位注射剂。取苯酚在常温下的饱和溶液1毫升,加入到生理盐水100毫升中,再加入百分之二利多卡因5毫升,即得浓度在万分之6.4的苯酚溶液,备用(此配方已经获得中国专利授权)。整个过程注意消毒无菌操作。由于苯酚的致死剂量为350mg/kg(前苏联的资料),因此,微量苯酚溶液用作穴位注射剂是安全的,临床试验也说明了这一点。[1]”

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约是6.7%,所以稀释100倍后浓度便是浓度在万分之6.4的苯酚溶液。

先聊聊这种疗法的安全性。

他使用的这个剂量是安全的吗?

我们其实可以先看看临床上常规用来皮下注射的门冬胰岛素的组成:


门冬胰岛素

毫无疑问,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中是含有苯酚的,1毫升的注射液含有0.0015g的苯酚。

事实上,苯酚不仅仅常规用于注射,还可以口服。

例如大名鼎鼎的英国制造使立消Strepsils强效润喉糖就含有苯酚,国外常用的还有还有李施德林漱口水等等,据统计,国外批准的含有苯酚的相关内服、外用处方,非处方药有215种。

Strepsils

实际上,正因为微量苯酚,在国内外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内服、外用、注射使用历史,所以,根据现有的消息,李跃华从2012年至今,开展苯酚注射疗法8年间,并没有出现相关的医疗事故。

再谈苯酚的有效性。毫无疑问,苯酚的有效性是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证实的,现在还不是一锤定音的时候。

必须承认,作为一种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苯酚的广谱抗病毒疗效缺乏相关的参考文献支撑。当然,在国外也有一些零散的对苯酚相关制剂的抗病毒研究。例如2013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就在研究中发现,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叔丁基苯二酚可以阻止致命的新禽流感的传播,流感病毒是通过一种叫做血凝素的特殊蛋白质进入宿主细胞的,而苯二酚可以粘附在血凝素分子上的特定区域,导致病毒无法与细胞结合,当然,研究人员也坦然,很难找到苯二酚的安全有效剂量[2]。

对此,牛津大学的张姓医学博士这样推测,苯酚体内抗病毒效应是通过在体内代谢产物是儿茶酚和对苯二酚介导的,儿茶酚有缩血管作用,主要是对抗炎症,而对苯二酚可以直接干扰病毒复制,并提高宿主细胞溶酶体pH值,中和病毒酸化溶酶体导致的细胞自噬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入胞和释放。最近走红的磷酸氯喹具有等摩尔比的对苯二酚化学结构,因此也可能是通过相同机制直接抑制黄病毒、逆转录病毒、冠状病毒等,但是抗病毒谱相对较窄,产生抗病毒效应所需的血药浓度很高,安全范围较窄,主要还是以调节TNF-a释放的抗炎、抗组织损伤作用为主。而苯酚在体内代谢产生儿茶酚和对苯二酚条件正好相反,必须是低浓度。

同时他还认为,李跃华选择用穴位注射微量苯酚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其可能的机制是这四个点环绕气管,药物可以对应分布到整个上呼吸道周围的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和颈前间隙中,再缓慢释放到气道内抑制局部炎症、缓解症状的同时,达到持续直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此外,李跃华通过采集患者自体血液,对其中的病毒进行减毒和灭活,再把这些暴露足够表位的抗原接种给患者,由此治疗多种疾病,包括HIV,还涉及到了非常复杂和前沿的自体免疫加强学说,这种主动免疫技术,能够在新病毒面前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当然,以上推测,都只是医学工作者对李跃华工作的一些初步分析,而李跃华的工作是否还有被验证的机会,依然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李跃华2018年发表的另外一篇论文,《自创疫苗法治疗HIV一例》就已经被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社撤回,理由是“文章中的临床经验有待证实,不能作为数据被借鉴”。

或许有渺茫的可能,若这篇论文不撤回,会成为该杂志有史以来,下载和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

致谢:感谢全科健康,曹惠君医学博士,以及远在英国的mdiv0417,感谢他们在自己精彩的文章中提供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跃华. 一种穴位注射剂——微量苯酚在临床中的应用[J]. 当代医药论丛月刊, 2013.

[2]、leksandar Antanasijevic, Han Cheng, Duncan J. Wardrop, Lijun Rong, Michael Caffrey.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H7 Hemagglutinin-Mediated Entry. PLoS ONE, 2013; 8 (10): e76363 DOI: 10.1371/journal.pone.0076363




已有919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股市操盘丨再次大涨收“阳包阴”令全球刮目,节后三次大机会你抓住几次?
下一篇:日本测试:外出回家忽略这件事,2小时病毒“感染”全家人!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