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作者:有书关子陌
来源:有书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明兰说过这样一句话:
“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那最低处,品性的最低处。”
一个人品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世事变迁,人心浮躁。
只有思想正派、品性端正的人,才能真正静下心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从而赢得他人尊重。
想得正、看得正、说得正、行得正,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01
想得正:心中有尺,不动邪念
《后汉书•杨震传》上,记载了一个关于“暮夜无知”的故事:
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
曾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心中感念,于是连夜赶来拜见。
一见面,王密就向他奉上黄金十斤,却被杨震当场就给无情地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此刻夜深人静,这里只有你和我,没人会知道这件事的。
十斤的黄金,在那个年代称得上一笔巨款了。
任谁见了都会有所心动,稍不注意就容易心生邪念。
可面对王密的行贿行为,杨震却十分不耻,他义正严辞地呵斥道: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一句话,不仅将王密说得满脸通红,羞愧离去,更是说出了对自己未来仕途的警戒与鞭笞。
曾子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正。
想得正的人,心底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和歪门邪道。
他们行得正做得端,凡事不会心存侥幸。
更不会因为无人监督就自我松懈,行龌龊之事。
他们始终心中有尺、胸中有度,以一颗慎独之心抵御复杂的人性和凡尘俗事。
反观现如今,许多人横穿马路、乱丢垃圾、喝酒开车等等劣迹行为不断,问及原因,大部分人都会回答:
“反正又没人管,交警又没来……”
与其说他们是心存侥幸,倒不如说他们是心术不正。
因为思想决定了行动,行动是思想的投射。
想得正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能明辨是非、评判得失。
他们也许看起来死板一根筋,又或许总是吃亏、不知走捷径。
可他们思想正派,心境纯洁,凡事都讲究原则。
有句古话说得好:
“心不善,人不正,大富大贵也没用。”
人生是一盘很大的棋,在这里迂回一下,可能就在那里蓄积了力量。
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福报在后面。
只要思想端正,问心无愧,人生所有的迂回都是前进。
02
看得正:包罗万象,尊重不同
作家花千芳曾发微博说,英语是一件废物技能,日常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完全不需要全民学英语。
王思聪发微博回怼到:“910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人?”
一句话,直接得罪了大半个中国的人。
于是,起初一边倒地反驳英语无用论的网友们,开始加入了讨伐王思聪的队伍当中。
花千芳是一位草根农民作家,英语对他的工作生活而言,鲜少涉及。
而王思聪不一样,他身为全国首富的儿子,从小在国外长大,拥有使用英语交流的人脉圈子,英语属于必备技能。
他们两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执一词,却显然谁都不占理。
至今还未出过国的人还有很多,以英语为第二母语的国人也大有人在。
每个人经历不同,所处立场与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罢了。
并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并用固有认知强行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别人,是愚蠢又多余的行为。
何不食肉糜?
只有缺乏生活经验的人,才会在别人穷得吃不饱饭的时候问人家为什么不吃肉。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
“你们对我的百般解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们。”
世界很大,多的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眼见未必为实,你所看到的世界,也许并不是真的世界。
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凡事看得正,求同存异,接纳不同。
尊重别人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看得正的人往往都性情温和、慈悲宽容,他们看待事物有一套自己的准则。
懂得这世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也不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与人争辩到底。
03
说得正:说话得体,懂得分寸
曾国藩曾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这句话表达的其实就是说话做事要讲究分寸。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点到为止,得体即可。
记得张杰曾在一个节目中问李健:
“为什么跟你邀了10年的歌都没有写给我?”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正在大家以为无人救场时,李健却说:
“我以前要给你写歌就委屈你了,但是我觉得你声音还会更高,所以我再等等。”
一句话,既巧妙地吹捧了张杰的实力和名气,又委婉地表达出了当下拒绝的理由更彰显了李健的高情商。
说话正的人,懂得把握分寸、注意场合、分清时机。
知道何时说话、该说什么话。
不但不会用言语攻击他人,还能用语言浸润人心,说得一口漂亮话。
这样的人,即便沉默,也是恰到好处的。
作家贾平凹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朋友有口吃,说话很慢。
有一次路上遇到了一个人问路,不巧的是这个人也有口吃,所以朋友一直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事后,贾平凹问朋友,为什么明明知道路却还是不说话告诉他。
朋友答道:“人家也有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会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他。”
古语有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一个人说出口的话,既体现了教养,也暴露了层次。
说话正的人,开口时四两拨千斤,令人如沐春风;
沉默时拿捏分寸,让人心生愉悦。
他们知道界限,懂得分寸,适时沉默,事事得体周全,时时顾及他人感受,能最大限度与人产生共情。
04
做得正:做事有度,坚守底线
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曾来过一个销售能人,他口才极佳,拥有很强的销售技巧,在单位里已连续三年蝉联销售冠军。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十分优秀的青年,在现场竟没有得到一位老板的青睐。
而他之所以失败,恰恰源于他自己洋洋得意的销售业绩。
原来,他几年前在培训机构做销售时,成功地说服了一位月薪两千的环卫工人给他5岁的儿子报了价值五千多的课程。
月薪两千却报了价值五千的课程,这听起来好像很厉害。
其实不过就是,利用了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愿。
最令人诟病的是他为了自己的销售业绩,竟不惜对一位环卫工人的荷包痛下狠手。
完全就没有考虑过,环卫工人未来几个月窘迫的生活该何去何从。
老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放弃良知和底线的人,注定无法成功。
只有行得端正,做事有底线的人,才能赢得信任,让人放心。
李嘉诚就曾叮嘱儿子:
“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利益上少了一两分,人格上却多了不止一两分的分量。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飞多高,往往取决于他这个人正不正,也就是做人做事是否坚守底线。
行得正做得端,做人有尺,做事有度,凡事讲分寸、守底线,这样的人生才能张弛有度。
左宗棠有一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意在鼓励后人胸怀大志、高瞻远瞩,低调正派,甘于过普通人的生活。
不论是住高楼,还是在深沟,亦或是一身锈,浩然正气都是一个人行走世间最好的武器。
只有想得正、看得正、说得正、做得正,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余生,做个正派之人:心存善念,宽容大度,说话得体,做事有度。
如此,福报善缘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