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
1
互联网初进中国时并不高级,大家都是以活下去为导向的。
百度在卖广告位,腾讯做聊天工具,阿里则只是一家电商公司。
别说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先活下去才是最实在的。
虽然马云喊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及【要活102年】这种听起来就很理想主义的话,但并不能掩盖当时阿里平凡商业公司的本质。
如果说稍微和技术沾一点边的话,大概是当时他们的业务主要是说服商户把交易放在网上。
但这也要靠人去卖,那时候真没什么高科技,就连电话黄页都是高科技。
阿里的B2B铁军们为了把做业务,真的是跑遍了全中国各种难以想象的犄角旮旯,他们在大草原,在小河边,在工厂烟囱下,在树林旁,找着各种土老板们,试图说服他们购买并使用这套软件。
让他们拥抱互联网,早用早享受。
土老板们享受不享受不好说,铁军们倒是很享受。
他们提早享受到了人民慈爱的目光与语意不明的笑声。
多年后他们才回过味来,人们笑话骗子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但是没办法呀,那时候的阿里,要活下去,要销售产品,技术这东西,还是先缓一缓。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凡是都有一个开始。
2
第一次技术挑战出现在2003年,马云力排众议,进入C2C领域,淘宝网横空出世,用户可以在淘宝网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当卖家还是当买家,可以自由挑选。
网络购物在那个年代,确实是非常新奇的购物体验,在这之前,人们最习惯的远程购物其实是通过杂志背面的广告来进行邮寄购物,以及即使到现在都十分抽象的电视购物。
后来,有人把电视购物那套话术搬到了直播软件里面,现在有人管他们叫直播带货,下一代电商的希望。
回到电商还不发达的2003年,淘宝首先要解决的,是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毕竟网络一线牵,骗子两头骗。
于是有了支付宝,开创性的提供了信任担保服务,解决了人们最大的疑虑。
有人说淘宝的崛起是靠着2003年的非典,人们闷在家里没法出门,只能网购。
但并不是,淘宝的崛起首先靠的是模式的创新,激发了人与人的力量。
然后就是用技术解决了用户痛点。
用户网购的痛点是什么?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淘宝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搜索引擎,来支撑用户挑选商品。
相对当时的互联网环境,这个需求其实是超纲的,一套现成的,可以支撑商品类目索引的引擎,买也买不到。
于是只能自己做,但那时的淘宝的技术储备,并不宽裕,经验也堪称为0,因为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产品,需求的是前人没有发生过的需求。
幸运的是,那时候一个叫做多隆的男人,硬是靠着自己的理解和对代码的热爱,写出了最原始的淘宝搜索引擎,1个人,写出1套基于商品的搜索引擎,如果对于技术和互联网稍有了解,都知道这堪称神迹。
于是多隆成了程序员们的偶像,与独立写出Foxmail的张小龙一起,早早就称了神。
有了完全契合自身业务的搜索引擎,淘宝的爆发再无阻碍,后来的电商大战中,靠着精准的用户洞察以及完美的搜索机制,阿里碾压亚马逊中国以及慧聪。
阿里第一次尝到了技术优势的甜头。
这个味道,永生难忘。
3
第二次技术挑战是从2008年开始的。
那时的阿里,已经是国内毫无争议的电商霸主,公认的成功的商业公司,改变了商业的运行模式,创造了一大批全新的就业岗位,业务量以一年几十倍的速度在增长,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
至于马云本人,更是被一代年轻人视为偶像。
但荣耀与隐患,从来都是命运的双生子。
技术枷锁如约而至,这一次的限制,来自数据库。
电商业务,从商品数据(类目,描述,库存,评价),到业务数据(交易,清结算,折扣,金融),用户数据(基础信息,买卖交流,浏览记录等),每一步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存储,每一笔电商交易背后,都是是无数的数据交集与更新。
由于淘宝是完全的C2C,买卖双方自主操作,理论上100个买家能和100个卖家产生10000次交集,这带来的数据量级是指数级增加的。
淘宝的飞速发展与业务增长,带来的是海量的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以及数据管理需求,数据是业务的生命线。
现在这个生命线,命悬一线。
现在的人回头看这个问题,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数据库不够用了,买云服务,加服务器就可以,总之数据本身不太可能成为业务的限制。
但那时是2008年,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淘宝的业务增长速度是足已计入商业史的,这代表着,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淘宝的问题。
当时淘宝使用的是IOE体系(IBM的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EMC的集中式存储),这老三样是当时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标配,不好用,且贵。
贵到什么程度,贵到按照淘宝的业务增速,所有赚到的钱都去买数据库和服务器也不够。
而且就是肯掏钱,也买不到真正合适的产品,因为淘宝遇到的问题IOE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没有人曾经想到过人类历史上会有公司触及这个临界点,外国的月亮也没比较圆。
事实证明,当商业做到一定程度时候,限制商业发挥的,其实是技术的那根线。
你知道吗,其实火箭的雏形100年前就有了,基础理论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树,造不出来。
没有符合条件的材料,没有精确的控制系统,没有高效的燃料压缩技术,你再超前,也会被时代卡住脚步。
淘宝当时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数据库科技的现状,卡住了业务的发展。
这属于科技历史问题。
4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有人说英雄造时势,在我看来,历史其实是英雄与时势的共舞。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众生皆为其侧立,但总有一些英雄会站出来说。
有我在,你过不去。
这次站出来的是王坚博士为首的阿里云团队。
既然阿里的业务诉求没有现成技术方案可以满足,技术大山卡在业务的天花板上。
那就开山。
于是王坚博士带领的阿里云团队,开始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次云计算开发。
2009年一切开始了,云计算系统叫做【飞天】。
时间紧急,【飞天】要和淘宝自身的业务发展速度做竞争,自己是自己的对手,技术要和和业务增长做斗争,这在商业史上都罕见。
更罕见的,是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满足业务诉求,又要在切换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疏漏,还要保证云系统的完美与独立性。
差不多等同于在高速公路上给时速200的跑车换轮胎,并且换完后要让这辆跑车立刻化身宇宙飞船。
这种过分的诉求,换做正常人,已经是跑路离职了,但阿里云接了下来,背后是阿里的支持。
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马云
但整整4年,阿里云没有突破,转眼到了2013,阿里的数据大限将至,深渊在凝视着他们。
最后的3个月中,整个阿里体系摒弃前嫌,的所有技术大神都加入到了阿里云,包括第一次技术革命中的英雄多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做出了改写世界历史,可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完美云计算系统,世界三朵云之一。
阿里云,飞天。
5
阿里云支撑了整个阿里系生态的技术,在云计算碾压式地加持下,阿里生态不可阻挡的发展壮大,降低金融门槛(蚂蚁),智能骨干物流(菜鸟),新零售(盒马,飞猪)等等等等一系列全新的物种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
科技年代,技术红利必将转变为业务红利,有技术,就有一切。
阿里云的成功,给阿里带来的不单是解决了业务的瓶颈,更多的是自身的反思。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底要靠什么。
靠电商,是一条路,但有明确的瓶颈;
但靠技术输出与赋能,才是更加正确的选择,阿里其实不需要其他公司都要在阿里平台做生意,阿里为他们提供技术,他们自己做自己的生意,与阿里有关,又与阿里无关。
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这才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真意。
于是阿里开始转型成为一家技术公司,因为技术才是更好的路。
阿里云以及阿里生态的全面技术输出,是第一步。
对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使用阿里云的产品以及一系列开源项目几乎已经成为了必选项,不需要自己买昂贵的服务器,不需要设计数据库,不需要考虑调度,世界最顶级的云计算系统随时为你服务。
金融做用户身份核实,只需要调用支付宝的API。
做反欺诈,阿里云云盾随时可用,淘系多年的全场景黑灰产数据是业务最坚实的盾牌,羊毛党内部都默认加了盾的公司,尽量少搞,因为ROI划不来,谁也不知道盾后面又是阿里的哪款风控产品在等着。
甚至做产品设计和原型图,开源的Ant Design组件库已经成了每一个产品经理的必修内容,为什么大家时长嘲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因为原型图真的只要托拉拽Ant Design就可以了。
这一切,都搭载在阿里云平台上,一次接入,随时可用。
阿里不再强调业务,而是强调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
商业如船行海中,技术如风。
技术与生态输出,才是阿里的真命天子。
6
阿里云的成功让阿里意识到,技术是更好的路,甚至可能是未来唯一的路。
研究技术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多的顶尖人才,以及更加专注的态度。
于是有了达摩院。
达摩院是一家科研机构,主要负责研究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不拘泥于当下的生产,而是着眼于未来会怎样。
100名全球顶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加入达摩院,量子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几乎你想得到的高尖端技术都在达摩院的研究领域内,3年1000亿的预算投入以及无上限的科研人才招募计划,阿里从商业公司的赚钱思维,彻底成为了技术公司的研发思维。
马云为达摩院定下了三原则:活的比阿里长、服务20亿人口、解决未来问题。
让最有用的人做最【无用】的事情,才能有最好的回报。
虽然达摩院本身不聚焦于生产,但是他们研究出的技术,在业务生产中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
AI一直是达摩院的核心方向之一,不同于其他公司的AI炫技,达摩院产出的AI技术总是第一时间被应用于业务场景。
现在淘宝上已经被大家玩习惯了的拍立淘,就是高完成度的AI产品,拍即所得的背后,是图像识别领域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图像拆解出的数据要和全量商品库做对比)的重大突破。
如果说拍立淘代表了图像,那么淘小蜜,则代表了AI在文字领域的大面积应用,知道么,你在淘宝上沟通对话的小二,很大部分是机器人,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高效的解决问题,并让你毫无察觉。
AI真正的力量不在于颠覆,而是让用户的体验毫无违和感的更高效。
你察觉不到AI存在,但已无所不在。
7
阿里的核心技术全面AI化之后,第三次技术挑战,如约而至。
作为云计算先驱的阿里,并不缺少顶级的AI人才,何况在阿里内部,AI也是其核心重点,钱和人,都不是问题。
技术上虽然有挑战,但也够不到技术咽喉的程度,现在的阿里有这个底气,毕竟从零开始创造出了世界三大云之一。
真正的痛点在更底层,基础科学与芯片。
云计算也好,AI也罢,都是需要芯片来提供最基础的硬件能力的,而基础科学的研究,则直接影响芯片的开发和设计。
如若芯片断供,就像是电脑断了电,再优秀算法也没有施展的空间。
对于云计算公司而言,卡住芯片,就卡住了生命线。
于AI和云计算领域,没有芯片,就没有未来。
软件做到极致后,真正的限制在于硬件。
这不只是阿里的问题,这是所有人的问题。
阿里2018年收购中天微,这家大陆唯一拥有独立CPU IP设计能力的公司,与代表阿里最高技术的达摩院合并,成立平头哥半导体,自研芯片。
芯片很难。
但一家立志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公司,生来就是要面对天下的难。
不难,价值何在?
若芯片垄断是天意,那逆天之路,不由分说。
合并后的平头哥半导体,开始聚集中天微,阿里云与达摩院的所有技术力量,在硬件层面开始突破。
平头哥刚成立吹牛要比主流NPU强40倍的时候,吹的自己都笑了。
但这不是玩笑。
达摩院的学术大神配合中天微十几年的积累,所有人不眠不休的1年,在云栖大会发布了首款含光800,业界当前算力最强的AI芯片,算力是当前主流芯片英伟达P4的46倍。
含光背后,是整个阿里系所有的技术强者全部转入,
软件体验年代,是多隆单骑救主。
云与AI年代,王坚博士领导的阿里云团队逆转命运。
硬件与芯片年代,阿里押上了自己的一切。
软件体验,云,AI,三场恶战后,完成技术转型的阿里,将以最坚决的姿态加入这场真正的技术大战,这一战的最终结果,将会影响世界。
这次阿里的目标很简单。
既然芯片与基础科学是卡在技术进步之路上的天堑,西方已垄断数十年。
那就开天,为技术后来者开太平。
愿后辈永无技术受限之苦。
命运如刀,烦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