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原创丨中国有了曾引发次贷的“金融核武”,如何避走美国老路?

2016年09月28日

最近几天,有很战友问关于中国推出“中国版”的CDS(信用违约互换)的问题,大家普遍对这一事件的本质和影响缺乏了解,同时又对CDS充满敏感。之所以大家对CDS如此敏感,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推手”产品之一。


当年,正是华尔街过度使用使用CDS这个金融衍生工具,并将信用无限扩张才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接下来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直到今天世界还没从危机中缓过劲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CDS?中国版的CDS到底为什么此时推出?中国推出CDS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美国次贷危机又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规避CDS所潜藏的风险呢?


什么是CDS?学名叫信用违约互换,直白说就是贷款保险。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假如甲借给乙一笔钱,但又担心乙最终还不起这笔钱从而出现违约,此时丙跟甲说,不用怕,你把利润分我一点,如果乙违约了,这笔钱我给你垫付,于是甲就向丙购买了这一金融衍生品,这就是CDS。所以,所谓信用违约互换,本质上就是一种债务保险,是为了满足金融投资机构风险管理的一种金融衍生品,仅此而已。


那么,中国为何此时推出CDS呢?在占豪看来,中国之所以现在推出CDS,根本原因有二:


一、中国在转型升级阶段债券开始出现违约,这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企业借债,如果出现违约,资金出借方就存在损失本金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有更加集中释放的风险,譬如最近一两年就有多家企业债出现了违约。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就有降低金融风险的需要,CDS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也就应运而生了。用CDS对金融机构的这些资产进行保险,这相当于通过金融衍生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方便了机构进行风险管理。


二、中国的金融投资品种太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冗余越来越多,市场上的流动性越来越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会流入中国,中国的资金流量在不断积聚。然而,与中国资本充裕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金融投资产品依然不够丰富,为了满足这些资本的投资需要,我们需要创造一些有价值的投资品出来,让那些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易,从而提升资本的利用效率和增强资本的活性。但是,缺少CDS这个产品是不利于这些投资品交易的,CDS不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控制,还能为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投资品种出力,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事对中国来说显然是利大于弊,其利部分是显而易见的,其弊部分则关键在于金融监管和管控,只要监管和管控好,其弊端就可以有效管控。


当然,可能有人问了,美国都因为CDS搞出危机了,中国还学着搞这个干嘛?这其实完全是对CDS的误解,美国之所以会爆发危机不仅仅是因为CDS,而且还将CDS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过度使用了CDS这个工具,才引发了危机,这属于过犹不及所带来的金融风险。CDS只是一种对借贷风险进行控制的一种金融衍生品,本身的意义当然是积极和正面的,用好对金融市场当然是提供安全的,但用过头了,给不该保险的产品进行了保险,则可能出现危险。这就像人,虽然每天人都需要吃饭,但过度暴饮暴食必然得病,CDS也是如此。


那么,中国如何避免走上美国的老路呢?毕竟,机构投资者在金融衍生品的利益面前都会忍不住利益驱使而忘记风险的,中国该如何避免爆发如美国那样的危机呢?


在占豪(微信号:占豪)看来,如果想避免重走美国的老路,我们就先得搞清楚次贷危机是怎么来的。占豪在拙作《货币战争背景  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及《大博弈 中国之危与机》中都详细谈过美国的次贷危机,这里再做个简单总结。在占豪看来,美国之所以爆发次贷危机根本原因有三:


一、美国机构为利益以更高的价格过度释放住房次级贷款。


在次级贷爆发之前,美国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以维系其在中东的战争,没有原则地大幅放低了放贷金融机构的门槛,大批规模很小的公司或信贷中介都可以很低的门槛向投资人放贷。金融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以极低甚至零首付、高利率的方式,向那些信用低、收入不稳定的人发放贷款。这相当于美国以几乎没有首付的情况下以更高的利率向穷人卖房子。2007年之前,由于房价不断上涨且上涨的速度远大于利率成本,这鼓励了信用低的那些人贷款购房的积极性,因为通过贷款买房不但不会承担风险,还能因为房价上涨而获利,这种好事大家当然都喜闻乐见。于是,次级贷款放得越来越多。


但是,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总有泡沫破灭那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由于没有首付、贷款利率又极高,买房者最终根本还不起贷款,房子也资不抵债。怎么办?金融机构只能收房,但收回的房子金融机构要出手变现,于是房屋严重供过于求,房价大跌,接下里房子的市值越来越资不抵债,金融机构当然就就因此严重亏损。


二、美国机构为了降低手里大规模次级贷款的风险,不断通过金融衍生品向下级分发,并运用CDS进行担保。


按照逻辑,本来该是借款方对次级贷款的亏损负责,但借款方实际上常常是一些小的金融公司,这些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将自己的贷款资产出售给更大的金融机构。我们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例,2006年,新世纪金融把发放的4499笔、总价值高达9.52亿美元的次贷出售给花旗集团,这意味着新世纪金融获得了部分利益后实际上是把所有信贷风险都甩给了花旗。


花旗想拿了这些次贷中的利益后,也不想承担相关风险,于是它又将这部分信贷资产进行包装,变成分层、分级的MBS(抵押支持债券)出售给全球的投资者。这些MBS资产,再被金融机构包装进行资产证券化,也就是CDO(担保债务凭证)的方式出手。CDO的背后是次级贷款,次级贷款背后的担保是房屋,当房地产市场崩盘,这些资产谁还能担保得住?


市场上每一个投资者谁都不是傻子,谁都有控制风险的需要,所以谁都不想做着击鼓传花的最后一位接棒者。怎么办?于是,大家就用CDS对这部分信贷资产进行保险。


三、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金融机构不断加杠杆。


这种担保,如果规模在相关金融机构中的比例较小,当然不会有太大关系。但是,次贷的利益太大,促使这些机构通过加杠杆来获得更大的收益。结果,当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次贷出现违约,这些出售CDS的机构根本资不抵债,也只能违约。那些购买了CDS的金融机构拿不到钱,风险又集中到自己身上释放,而这些钱又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机构投资者······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危机又引发实体经济问题,从而使得世界陷入了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美国次贷危机根本不是CDS导致的,而是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出了问题,是金融体系过度利用信用体系释放贷款导致,单纯的CDS根本不可能引发危机。譬如,如果没有大规模向信用级别极低的人大规模释放贷款,就不会有那么大规模的次贷,也就不会有这场危机。所以,次贷危机中CDS只是传导链条上的一环,并不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根源。


也正基于此,对中国来说,推CDS是毫无问题的,因为这不过是增加一个控制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不过是为市场提供一个能促进金融投资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而已。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进行过度扩张信用,特别是不能在终端金融市场无度扩张信用。


只要总的体系控制得当,监管到位,那么CDS就只是金融机构用于控制投资风险的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对经济、对市场只会有好处而没坏处。考虑到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总体上控制在国有资本手中,现阶段这种风险完全不存在。对中国来说,需要关注的是现在发展很快的电商消费贷款,这部分现在虽然规模很小,但互联网的能力就是能快速实现扩张,当这些产品快速扩张后,为了更大规模地扩张不排除这些资产会被相关机构打包出售,那么这部分的扩张是需要监管部门注意的。不过,由于大型互联网机构现在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使用,这意味着他们控制风险的能力会更强。当然,在中国,除房贷之外的消费信贷市场总体规模还是非常小的,距离积聚风险还很远很远。


金融,只要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只要是注意控制系统性风险,那么对经济的促进就是具有极强积极意义的。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引导思想是正确的,中国现阶段没有任何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基本市场条件。

已有85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