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微观点丨厉害了!两个美女90后学神都当博导、教授啦!她们为什么能做到?

2017年08月25日

近日,互联网被两位90后美女博导刷屏了!


浙江大学,聘任90后女教授杨树为博士生导师!


这位1990年6月5日出生的漂亮姑娘今年才27岁,16岁就考上复旦的她,20岁拿到本科学历后,24岁就在香港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了。可以说,年轻的美女教授杨树已经不能用学霸来形容了,那是绝对的“学神”,还是美女“学神”!

 

她的成绩还不止于此,根据公开报道,杨树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已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她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工业界杂志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Semiconductor Today》等广泛引用。凭借这些耀眼的成绩,她入选了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被聘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中,90后只有两人,只占总人数的0.35%。另外,这批“青年千人”计划75后125人,80后85前375人,85后90前63人。


另一位90后学神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刘明侦,她出生于1990年5月,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任为教授。



刘明侦也是典型的“学神”级美女,她18岁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21岁就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更神奇的是,她接下来用1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剑桥大学的硕士。接着,她又读牛津大学的博士,23岁就在Nature发表了论文,24岁又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博士。


看到这样辉煌的学业简历,让人不禁生出膜拜之情,如此年轻美丽的“灭绝师太”,那绝对会引来无数男“学神”、“学霸”的争抢对象。


刘明侦25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被聘为教授,26岁入选第十二批“青千”,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27岁,就开始成为前沿学科的带头人了。


如果大家注意,近些年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80后们开始,越来越多非常年轻的教授、硕导或博导出现,他们都是顶尖的科研人员,甚至已经开始成为学科带头人。譬如,我们的航天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三十来岁。这种情况,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印象中,过去大多数情况下,读完博士少说都三四十岁了,很多都在四十岁之上。那么,为何近些年出了那么多年轻的精英呢?怎么就出现了那么多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博导呢?


在占豪看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四点:


一、经济发展了,天才可以更加专心于自己有天赋的领域。


我国经济发展了,教育投入增加了,孩子们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各种学习尝试。经过尝试,他们有更多机会进入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可以更加专心地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学习、发展。


二、我国基础教育人口基数巨大,巨大的基数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锻炼出了一批善于学习和研究的“学霸”、“学神”。


很多人诟病中国基础教育,但如果看一看中国从民国到今天的教育发展情况,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成就。想想看,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文盲率超过80%,但截止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这意味着我国每10个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中,就有4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前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有了这样的基础教育,有了快速扩张的大学教育,才有了今天那么多“学霸”、“学神”的出现。而且,这些人都是在高考的压力下锻造出来的,往往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教育为美国科研输送了大量人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良好的经济支撑使得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能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前奔跑。


1950年代初,哈工大一个专业三十多个人,最终能够毕业的只有16个,完成学业的人数不足入学人数的一半。为什么?原因是营养跟不上,身体跨了不得不退学。经济支撑,永远是一切的基础。


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大多数情况下都足以支撑孩子专心学业,这就使得那些有天赋的孩子可以心无旁骛,可以一心向前奔跑。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取得成绩当然就会更有效率。想想看,为啥民国时期出来精英大多都是来自富裕家庭?根本原因就是家庭能够支撑他们跑一段路,到一个平台上去。现在,情况要好得多,从国家、社会一直到家庭,都能支撑努力有天赋的孩子快速成长,所以那些年轻精英就多起来了。


四、国家求才若渴给了这些年轻人施展的舞台。


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了爆发期,各个领域对人才都极度渴求,我们的政府更是对人才求贤若渴,所以才有了“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各种人才计划。


譬如,像武汉市政府甚至专门成立了招财局,专门招徕各种人才。前些天,武汉组织部长杨汉军作为招才局长代表武汉市随湖北省代表团展开全球引才,生命的最后11天在欧洲行程1.8万公里,参加24场公务活动和人才座谈会,回武汉当天30多个待批文件夹,垒起两尺多高,来不及倒时差又连夜把文件签完,结果回汉两天后的8月9日直接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武汉还为各种人才提供了廉价的人才公寓,可谓求贤若渴。


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在拼命招徕人才,出台了各种政策,为人才提供了各种扶持。这么一来,像上述两位“学神”级的人才就成了争抢对象,就有了发挥的舞台,我们也就看到了90后的学科带头人和90后的博导。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离不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但同样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经济及科技发展水平。我们的老一辈,他们在中华精神的激励下,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很多奇迹(譬如用算盘珠子算出核弹数据,并据此完成核试验,那简直是神一样的“传说”)。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我们就可以看出,老一辈人有老一辈人的智慧与风骨,新一代人有新一代人的能力和突破,这既是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更是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活在21世纪,我们能看到更多精彩,我们应该为那些新一代的精英们鼓掌喝彩,我们也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引导21世纪的中国不断前进,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几代人的中国梦!

摘自“中国青年报” ID:zqbcyol,综合整理自“媒通社” ID:mts1000、“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 ID:sciclubs 
已有85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