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酝酿“巨变”!会影响北上广深吗?

2019年09月19日

毫无疑问,香港楼市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作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三大金融中心、整体税负较低的城市,香港却有一个明显的短板——房价太贵,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太缺乏尊严。
 
行文至此,一定有“杠精”吵上门来,说什么按照收入房价比,深圳比香港房价更贵云云。
 
其实这是非常缺乏常识的看法。深圳房价固然非常贵,但深圳1100万套住房里,有600多万套是城中村、小产权房,这些房子扮演了“天然廉租房”的角色。
 
所以深圳事实上施行的是住房双轨制。你可以每月花6000元到10000元去租一个商品房的单身公寓,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城中村花不到1800元租一个单间(跟人共用厨房、卫生间)。
 
这就是深圳楼市的神奇之处:员工平均年收入超过100万的华为,搬走了几万人到东莞,说在深圳负担不起房子。但与此同时,每年有50万人涌入深圳,他们90%的月入不足万元,却在深圳生活得有滋有味。
 
所以,深圳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市,因为深圳有至少37万栋“违法建筑”。经常看到有些所谓的专家,说深圳住房是“香港模式”或者“新加坡模式”,其实都不对。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600万套左右的天然廉租房的,深圳住房就是“深圳模式”,东莞有点类似深圳。
 
但香港就没有这样幸运,香港只有285万套住房,其中43%是政府公租房或者政府资助市民买下的房子,另外57%左右是商品房。
 
也就是说,香港的高房价是刚性的。
 
更奇葩的是,香港有大量的土地在晒太阳!下图就是香港的土地用途分布表,其中农地、荒地、林地、水塘等占了75.7%,而住宅用地只有6.9%
 


其中真正高密度修建住宅的土地,只有3.8%左右(见下面图表)。这也是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说的“只要拿出2%的土地,就可以让香港住房面积增加50%”的出处。
 


而且我还在香港政府官网上查到了如下数据:香港截至2018年末有常住人口731万人,262万户,户均2.81人。香港的住宅有285万套,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住房1.088套!
 
所以,香港住房问题的真相是这样的:
 

1、香港其实不缺地,大量的土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香港户均住宅已经超过1套。只用把285万套住房的量增加10%,也就是增加28.5万套房房子,就可以大大缓解香港的住房问题。如果拿出2%的土地,让住房面积增加50%,香港的高房价就足以崩溃。

 

3、目前香港轮候公屋(申请政策性住房)总户数为27.23万(包括单身申请人),这也证明了只要增加10%的住房套数,就可以解决大问题。

 
香港的高房价是长期供应不足、“饥饿疗法”的结果。如果突破了土地的魔咒,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上图:香港劏房等极端环境下居住人口其实数量不大。
 
为什么香港住房供应长期偏少?有人解释为“四大家族的绑架”,或者开发商的绑架,其实不尽然。香港自有住房率为49.4%,而居民家庭财产主要是房子,所以近半居民(基本上是有发言权的社会中上层)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因为房价跌意味着身价缩水。
 
想想看:如果香港房价回落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水平,以香港每套房子狭小的面积,香港绝大多数家庭的“总财富”将大大低于北上深的“有房居民”,这让香港人面子往哪里放?这种纸面财富的大缩水,香港“有房一族”们能接受吗?

所以香港历史上每次“大幅增加住宅供应”的尝试,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于是,高房价被长期维持,并形成“路径依赖”——较高的房价、地价被银行广泛接纳为抵押物,整个社会财富都建筑在“房价、地价高估”基础之上,所以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逐步增加政策性住房供应量,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但又不让整体房价有显著下跌。
 
最近香港民建联建议政府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开发商在新界持有的闲置农地,用来修建政策性住房。
 
据媒体披露的资料,香港四大发展商恒基、新地、新世界、长实一共持有这类农地面积约达一亿方呎(约929万平方米)。其中恒基位居第一,持有农地面积约4500万方呎,占比达45%左右;新地持有农地面积约3000万方呎,占比约达三成;新世界则持约1600万方呎;李嘉诚的长实则位居第四,持有农地约900万方呎。
 
这个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回应了这个建议,还透露了如下重要信息:
 

特区政府认识到,土地房屋是我们香港社会最痛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一定要下大决心把它做好。我们以前曾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土地,以后会继续用。未来5年,我们要使用条例去收地的多个项目陆陆续续要铺开。一个是粉岭北、古洞北新发展区,另一个是洪水桥新发展区,第三个是元朗南新发展区,我们还要收一些私人拥有的地去做基建。我们估计,未来5年陆续开展的项目加起来要收地超过700公顷。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积极考察个别农地是否可以用来建设公共房屋,如有需要,就引用条例收地。

 

10月中旬,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会就土地房屋政策提出更具体的方案。

 
也就是说,香港在住房问题上会有大动作。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如果收回土地超过700公顷,70%用来修建住宅(其余为配套设施),按照大约4倍容积率计算,每套住房建筑面积70平方米,则可以修建28万套住宅。
 
假设这些住宅能分78年推出,则每年可以增加3万多套住宅供应。但说实话,按照香港的法律制度,收回闲置土地会产生很多争执。特区政府必须以很大的决心,才能推动。
 
此外,香港此前还公布有“明日大屿”填海计划——将在大屿山东侧水域及屯门龙鼓滩填海,建造人工岛屿,可获得新土地面积约 1700 公顷。大约可以建设2640 万个住宅单位,可容纳 70-110万人口居住。(见下图)
 


未来,香港楼市将发生巨变:政策性住房供应量会显著加大,公屋轮候期缩短,全港可能出现较长横盘期。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各种税负非常低,没有消费税,来自不动产的税收是香港政府的重要财源。再加上整个金融体系已经接纳了现有房价,因此房价很难大跌。
 
香港是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的“带头大哥”,跟北上广深的确存在一定比价关系。如果香港房价滞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北上广深的房价。
 

上图: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各区域、各类型平均房价,单位为港元/每平米,价格波动跟当时出售的房屋素质有关。本号为了便于大家查看,切成了两个表格。

但内地房价有内地的基本逻辑,否则也不会出现北上深房价超过纽约、伦敦的现象。比如内地有外汇管制,你看到纽约、伦敦房价便宜,也很难去购买,香港人就可以去买。
 
另外,城镇化的趋势也不同。中国内地的城镇化进程只完成了一半,人口加速流入中心城市、都市圈的趋势才刚刚开始。而欧美中心城市以及香港,其人口增长已经放缓。
 
以深圳广州为例,目前每年新增人口是香港的10倍,所以内地大城市“人房错配”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所以,内地大城市要控制好房价,重在吸取去香港的教训,必须保持住宅用地的充足供应才行。从目前看,很多大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也是严重不足的。
 
另外,简单评述一个美联储的降息。
 
今天凌晨,美联储宣布再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2%。这是继今年81日后,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不过特朗普和华尔街更希望降息是50个基点。

美联储的降息,强化了全球进入宽松周期的态势,也有利于未来中国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
 
明天(920日)上午9点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将给出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820日给出的上一轮报价是:
 
1年期LPR为4.25%,
5年期以上LPR为4.85%。
 
此前央行实施了降准,但没有降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仍然是3.3%)。920日贷款利率会不会走低,有待观察。我的看法是,或许会有不超过10个点的小幅回落。
 
如果明天利率略有回落,意味着降息,对股市、实体经济和楼市都构成利好。

已有88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