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手机号码

登陆密码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设置密码

设置密码

修改密码

新密码

关注公众号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首页

大学的钱从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与哈佛等美国高校的交锋愈演愈烈,白宫祭出了冻结联邦经费已针对多所大学取消大学免税资格目前仅针对哈佛等招数。

5月6日,MIT前校长L. Rafael Reif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了题为“即将到来的人才外流特朗普对大学的战争可能会扼杀美国创新”的文章,直批白宫政策

接下来先介绍Reif的文章,进而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大学的钱从何而来。
 
1950年出生的Reif是委内瑞拉裔美国电气工程师历任MIT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教务长、校长(2012至2022)。

俗话说得好,你的对手最关心你的一举一动这一点放到中美关系里再确切不过了。

Reif在文章一开始先引用了2024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前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了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简单来说,科技竞争不仅仅是科技竞争,还牵扯到大国之间争夺经济、军事和外交主导地位。

接下来列举了一系列实例,如:

2024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超过特斯拉,且比亚迪推出了侧向停车超级快充等多项创造性技术应用。

中国商飞开始与美国企业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发起竞争,2025年3月,商飞发布了一项进行中的研究,计划推出一款速度1.6马赫的超音速客机,并期望解决上世纪“协和”客机的噪音问题。

同样在今年3月,中国使用一颗小型廉价卫星向南非发送了量子加密图像,被认为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

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与美国同行竞争创造新药。

可控核聚变领域,中国不断投入资源,拥有最多的新聚变项目、聚变专利和相关学科人才

……

Reif认为,过去几年里美国应对科技竞赛的思路偏保护主义,试图通过限制性关税、限制资本投资以及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来阻碍中国的进步。

然而DeepSeek等产品的出世表明,仅仅通过消极手段阻碍对方进步是不现实的,中国迟早会想办法绕过华盛顿设置的任何障碍。

如果美国想要赢得这场科技竞赛,必须将主要精力聚焦于自身创新。

图片
MIT标志性的穹顶建筑。

图片
MIT校园中的Stata Center大楼,主要由计算机系使用。

Reif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让特朗普政府不要限制联邦拨款,是站在一个美国大学管理者的角度,所以在介绍完中国如何如何后,话锋一转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定期创造突破性技术并将其商业化这种成功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

中国决定必须在某项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时,资源从来不是问题,短期盈利能力也不是问题华盛顿传统上尊重市场力量,反对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

特朗普政府最近采取了削减联邦大学研究资金的举措,可能耗尽美国工业和军队新思想的重要来源,是破坏而不是培养美国力量

为避免科学和技术停滞,必须大幅增加对大学研究的公共投资,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允许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美国学习和工作……

后面Reif列举了过去几十年里诞生自美国大学校园里的一系列重要发明,诸如:互联网、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工神经网络、量子计算、核酸测序、DNA扩增、C基因组编辑、mRNA疫苗和疗法、3D打印等等。

Reif认为,与来自政府的资助相比,企业资本是缺乏耐心和短视的,对于一些基础技术包容性不够、投资兴趣不高。

根据文章提供的数据,39%的美国风险投资流向了软件初创公司,只有2%流向了能源初创公司

实际上,由于能源、医学等领域的新技术孵化所需时间偏长,经常没有发展到商业化阶段就提前夭折,最终上市赚到大钱的都是像ChatGPT那样的公司。

Reif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蒋逸明团队分拆出来一家名为A123 Systems公司,在电动汽车锂电池领域拥有超前的技术储备。

但由于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不够发达,公司无法盈利,A123于2012年宣布破产,并被一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杭州万向集团收购,而如今中国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Reif在文章结尾警告称,联邦资金对于基础类学科的发展尤其重要,如果美国不努力保持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将取而代之

图片
2025年4月28日,哈佛大学前化学系主任、国际知名纳米科学与化学领域学者Charles M. Lieber全职加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并受聘讲席教授。

文章后半段,聊聊大学的钱从何而来。

很久以前,我们的大学校长在一次讲座中谈到一个小故事,有一回许多中外知名高校的校长们在某个论坛上交流,他与身旁几位欧美的同行闲聊。

校长同志问他们你们平时的主要工作都是什么呢,学校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上级沟通?还是学术研究?

出乎意料,欧美著名学府的校长们回答得惊人一致——绝大多数精力用来给学校筹款。

有的还诉苦道,自己就像个化缘的,找校友要钱、找政府要钱、找这个那个企业要钱……

图片
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汇总(单位:亿元)

图片
工信部直属高校预算汇总(单位:亿元)

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项: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我们理解的财政拨款通常情况下,越是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学财政拨款占比反而越低,因为大学自己创收能力强。

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两块:一个是学费及培训收入,一个是科研收入。

前者包括各种正常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也包括利润丰厚的各类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培训,后者则是各种横向纵向课题/委托项目收入。

对于一些创收能力强的工科院校来说,事业收入往往占到全校预算收入的大头。

其他收入包括校友和社会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等。

早些年其实还有一大块“其他收入”来自校办企业,但由于在几次巡视工作中暴露出大量问题,最近两年已批量化完成改制——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企业回归市场主体,二者各司其职。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预算(单位:万元

图片
复旦大学2024年预算(单位:万元两校的财政直接拨款差不多(30.8亿/29.1亿),差距主要在事业收入上,工科院校能够拿到更多的基金项目与企业委托合作

科研是非常烧钱的一件事,只有最强大的经济体才能支撑最尖端的科研人才。

为什么那么多高科技人才愿意去美国发展呢,因为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始终遥遥领先。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欧盟科研投资方面一直落后于美国。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企业、政府和高校的研发总支出为3810亿欧元(4110亿美元而同年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总额估计为9400亿美元中国则为3.34万亿人民币(约4500亿美元

如果考虑购买力平价因素,中国的真实科研投入大概略低于美国,明显高于欧盟。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进步必须有强大的财力做支撑,所谓“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物质积累与科技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3人赞
上一篇:“争气发动机”的故事!
下一篇:为什么华为鸿蒙笔记本会改变游戏规则!
喜欢本文章可加入收藏或分享给好友
评论或留言 0

推荐阅读

攻击核设施,印度真的疯了!

印巴停火后,川普宣称功劳在我!

中式装备大显神威,堪比全球防务领域的“DeepSeek时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