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手机号码

登陆密码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设置密码

设置密码

修改密码

新密码

关注公众号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首页

“4+4”是不是特权的通道?

发布时间:2025-05-03

来源:圆方你怎么看啊
微信ID:yflooklook

01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里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出使楚国时的一则小故事:


晏子将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这就是著名的“南橘北枳”的成语故事,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02


这个五一假期舆论最关注的热点,是一桩由感情问题引发的,医疗学术培养标准大讨论。


这个“学术培养”标准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推行的“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


这一制度据说是效仿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允许非医学背景的本科生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拿到文凭,其核心目标是:

希望能够借此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吸纳理工、人文等多元背景人才,推动AI医疗、生物材料等前沿领域发展,从而“跨界培养复合型医学领袖”。


与传统医学生需经历5+3+3年的漫长路径相比,“4+4”学生仅需8年即可完成从非医学专业到医学博士的跨越。


然而,协和首届“4+4”毕业生董某莹的个案来看(从哥伦比亚大学二级学院经济学本科跨界成为胸外科规培医生,之后仅用1年完成3年规培),这个制度的好处是一点没有体现,而制度设计中的漏洞却暴露无遗。


而当“董小姐”这样的当“跨界精英”以碾压式速度超越传统医学生的职业路径时,这场争议已从医学教育改革演变为社会公平的集体焦虑。


03


而在所有的质疑声中,来自医生群体的质疑是最多的。


因为中国医生群体,是高度依赖学历认证的生态,以及存在高度的“学术鄙视链”的。在医生群体中,“4+4”制度引发的震荡,远超其他领域的影响。


医生群体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包括与之配套的高收入。其实跟这个层层累加的学历门槛是分不开的。


传统医学生一般需经历12年以上系统训练才能毕业,这是时间成本。


毕业完成之后还要经规培几年的训练,来完成病例积累,这是经验成本。


不用说这后面还有一系列的科研,论文,专著。主治,副主任,主任等排序,等等等等。


可以说,中国现行的医生体系,就是在这层层嵌套的学术认证下面所形成的。


而这个“4+4”制度的三重冲击直接动摇了这一根基。因为董小姐这样“开玩笑式”的选拔体制,直接摧毁了医生所共同遵循的职业护城河。


其实不光中国医生群体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比如在韩国,去年引发医生大游行,导致政权不稳的一个事件关键,就是韩国政府拟放宽更多的医学生入学的名额。


01


那4+4这个制度本身真的有问题吗?其实也未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4+4在中国,之所以变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土壤”问题。


美国的医疗体系以私立医疗为主,中国的医疗体系以公立医疗为主。


美国的医学生毕业,其实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其个人在医院里面能否发展还是要靠真刀实枪的医疗水平。换句话说,美国的医生某种程度上是更市场化的。


学历更多的是一个准入门槛,而不是竞争力所在。在中国,医生学历,某种程度上跟行政岗位,甚至编制是挂钩的。以先以医生的名义解决编制,后面再往行政岗位上去走,也不失为是一条快车道。


董小姐事件中,导师权力、科室人脉等非制度因素,让规则成为橡皮图章。换句话说董小姐,可能并不是冲着要去做一个好医生而努力奋斗的。当下这个医生的岗位可能只是他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


这正如枳树虽形似橘树,但其果实酸涩的本质源于淮北水土中的权力盐分。


05


是否应该全盘否定4+4这样的制度呢?其实一刀切也不对。


在这个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到来的时代。我们的确需要筛选出来更多的天才投身于医疗事业当中。


比如说如果这一次的当事人是一个高中参加全国奥赛拿到冠军,本科在北大学数学和AI,然后博士跨界到4+4。然后立志要做AI和医学的融合的这样的学生,想必大家可能意见就不会这么大了。


那应当如何处理?其实也很简单。


“透明”两个字即可。


招生流程全透明公开

公开推荐信内容、面试评分细则、本科专业成绩等原始数据,引入第三方审计。同时把个人的家庭资料,档案全部公示,包括所在本科期间取得的成果。


毕业答辩全透明公开

所有4+4的学生,必须让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经得起全社会的检验。同时应该具备比大部分博士毕业生更高的水平。才能够毕业。


在这样“严进严出”的方式。如果还有学生敢于选择这条路,同时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又甘愿承受可能毕不了业的风险。


我们为什么不为可能存在的天才式人物,留一条更快的成长路径呢?


“4+4”制度的争议本质是一场关于医疗资源分配权的博弈。


当协和试点班45个名额成为阶层跃迁的“特快列车”时,我们更需要思考:


如何让医学教育既保持对多元人才的开放性,又不沦为特权游戏的遮羞布?


答案或许藏于晏子的古老智慧——唯有让制度设计的“水土”足够清澈透明,才能既留住橘树的甘美,又杜绝枳树的酸涩。

会员用户请加微信,以防失联!


已有8人赞
上一篇:“不跪”背后的数学博弈!
下一篇:军用飞机的操作面板为什么要保密?怕被人开走吗?
喜欢本文章可加入收藏或分享给好友
评论或留言 0

推荐阅读

日本对美国龇牙咧嘴!

伊朗也算是咎由自取!

日本态度变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