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哈佛大学硬刚特朗普!
发布时间:2025-04-21
上任以来,特朗普处于激烈的两线作战状态。
对外跟俄罗斯、乌克兰、伊朗、欧盟以及中国周旋,发起涵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对内则跟其一直宣称的“深层政府”做对抗,搞大裁员和预算削减。
本月,特朗普跟美国教育系统的对抗全面升级,美教育部致函哈佛大学,要求学校改革和重组,具体来说:
1、以“学术诚信和欺诈”为名对所有现任和未来的教职员工进行一轮审查;
2、向联邦政府提供所有学生就业数据,并在实施改革期间接受就业审计,至少到2028年;
3、向联邦政府提供所有学生录取数据,包括被拒绝和被录取的申请者信息,含种族、国籍、平均绩点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等;
4、向联邦政府报告任何违反校园一般规则的国际学生,筛查“支持恐怖主义或反犹太主义”的国际学生;
5、立即关闭所有跟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计划相关的项目;
6、改革“存在恶劣反犹主义记录”的项目,将学校某些部门和项目置于外部审查之下等等。
说来有趣,特朗普对美国知名高校的这场整肃运动跟当下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有些许类似。
遭整顿的对象不仅仅是哈佛,其他诸如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在打击范围内,另有19所高校已被告知可能面临联邦经费被砍的压力。
这期间,第一个向特朗普“投降”的大学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自2023年10月加沙危机爆发以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亲巴勒斯坦活动者与以色列的支持者关系日益紧张,导致警方介入和大学校长辞职。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哥大校园成为反对加沙战争的抗议中心,共和党一直批评该校管理层过于放任。
2025年特朗普上台执政后,哥伦比亚大学成为首当其冲的整顿对象,遭到削减联邦补贴等一系列威胁。
面对压力的哥大被迫服软,表示同意彻底改革,建立一个新的“安全服务机构”,雇用“36名特工”,授权他们在适当的情况下逮捕人员(学生)或将他们赶出校园。
3月初,联邦移民警察逮捕了哥大亲巴勒斯坦抗议活动的领军人物马哈茂德·哈利勒,将其拘留后准备驱逐出境——此案正在打官司。
几乎同时,哥大同意将其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置于一名新设副教务长的监管之下,由其对该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员聘任进行把关 。
这一要求等于剥夺了该系教师原有的学术自主权,原因是该系有几位巴勒斯坦裔教授曾公开评论加沙战争,引发共和党议员不满。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服软的举动并未换来“宽恕”,过去一个月里,特朗普政府仍不断提出新要求,使得哥大疲于应付,里外不是人。
据悉,哈佛大学正是仔细研究了哥伦比亚大学与联邦政府博弈的过程后,才做出硬刚的举动,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公开反抗特朗普政府的知名高校。
4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在致哈佛社区成员的一封信中写道,特朗普提出的要求已经超出联邦政府权限,哈佛大学不会接受,也不会放弃独立性和宪法权利。
在哈佛带头硬刚几个小时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冻结哈佛大学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和6000万美元多年期合同款项,如果继续“抗命”,另外60多亿美元联邦经费同样将面临危险。
特朗普本人得知消息后,亲自在社群媒体平台上发推:
“哈佛大学如今甚至称不上是一所像样的学府,也不该再被列入世界一流大学或学院名单。哈佛就是一个笑话,教授仇恨和愚蠢,不应该再获得联邦资金。”
特朗普推文言辞之激烈十分罕见。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发话威胁要将哈佛大学视为“政治实体”征税。
白宫新闻秘书卡莱维特称,总统认为哈佛大学应为其纵容校内的“反犹”行为向犹太裔学生道歉,美国政府不应资助“这样一个存在严重反犹主义的地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向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表示,亲以色列的美国精英对大学生普遍支持巴勒斯坦,以及美国知名大学中穆斯林学生数量之庞大感到震惊。
以2024年新入学的本科生为例,在1647名新生中,14%为非裔,37%为亚裔,16%为拉丁裔,白人学生比例仅占31%。
前总统拜登当地时间4月16日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参加一场活动时,称赞了哈佛大学拒绝特朗普政府的行为。
2024年11月6日下午,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在华盛顿特区的霍华德大学发表败选演讲。
过去三个月,对于特朗普的我行我素,民主党大佬们几乎没有发声。
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选初败、对手锋芒正盛,另一方面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共和党完全掌控着国会两院,民主党人实在没有太好的切入点。
然而随着特朗普与美国高校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民主党似乎发现了一块不错的阵地,奥巴马、拜登等接连发声力挺哈佛大学,并号召其他高校效仿哈佛的做法。
事实上,根据布鲁金斯学会对2024年美国大选投票情况的分析,顶尖研究型大学所在选区几乎都是民主党票仓。
在美国经济产值最高的100个县中,44个县有至少一所顶尖研究性大学,这44个县中特朗普仅拿下4个,其余40个悉数被哈里斯收入囊中。
换句话说,高校圈基本可以被认为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这里也是民主党一系列政策,如:应对气候变化、扩大公共服务、推进性别解放、提高最低工资等的源头。
而站在MAGA的立场看,美国的下一代正在被批量化毒害,因此特朗普迫切希望对高校做“釜底抽薪”式的改造。
某种意义上讲,特朗普与美国高校的冲突其实是一种理念冲突,是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的冲突,是MAGA意识形态与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冲突。
哈佛已经成为民主党发声的重要阵地之一。4月16日,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一场活动中激烈抨击了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沙利文本月加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教。
前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2021年来到中国之前,曾在哈佛肯尼迪学院任教13年。图为伯恩斯近期在哈佛接受采访,他称任内经历的最糟糕的一天是2022年佩洛西访台那天。
文章最后,做几点不成熟的探讨。
前文关于帝王庙号的讨论中,提出过“祖宗功德”的概念——孔老爷子和他的众多信徒通过思想凝练和长久的论道宣传,最终决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值得名垂青史,什么会遗臭万年。
试着想象一下,在漫长的岁月里,某个思想慢慢孵化,被灌输给所有的读书人,最终成了影响几千年的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中的思想孵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影响极其深远。
二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大学曾是自由主义和反战主义的中心,在1960年代平权运动和1970年代越战期间,大学都是推进社会议程的堡垒。
再往后,随着自由主义吸引力下降,美国高校里的进步主义思潮开始占据上风,并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进步主义非“进步”,它带有明显的干预倾向,主张通过政府力量来解决社会不公,如贫富分化、种族主义和女性平权等——这些议程在奥巴马时期被一一推上台面。
不仅如此,进步主义还认为某些“有害”言论应受到限制,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种族、性别不平等的言论。
自由主义者经常引用伏尔泰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然而最近十几年美国人能够清楚感受到发言越来越受限,针对女性、犹太人和黑人的言辞必须慎之又慎。
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曾因称“男人比女人更适宜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发展”而不得不连续三次发表致歉声明,最终黯然辞职。
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相较于MAGA,民主党的意识形态对大多数新移民和知识分子来说更具吸引力。
在特朗普等人看来,弥漫进步主义思潮的高校已经导致持保守主义观点的师生被迫沉默,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越来越集中于左派框架下,学生只能接触到单一的意识形态。
长此以往,美国将日渐“欧洲化”,走向桑德斯等人主张的社会民主主义道路,即通过高税收和高福利来实现所谓的“社会公平”。
矫枉必须过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特朗普对哈佛等美国高校采取的断然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