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1)
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百家社评,以防走失!
美国上次全球征税,世界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17
别再坠入同一个夜。
一
95年前的春天,摩根大通合伙人拉蒙特闯入白宫,近乎跪求总统,别加关税,但无功而返。
总统胡佛正志得意满。几个月前,他刚目睹帝国大厦奠基,大厦高1250英尺,直插苍穹,延续着美国的骄傲。
过去的十年,是美国骄傲的十年,被称为咆哮年代。
冒险家的飞机越过大洋,3000万辆汽车疾驰路面,无数收音机昼夜欢声不歇,经济学家在广播里下令:
人人都应当富起来。
股市繁荣,楼市繁荣,产业繁荣,美国工业产值占全球48.5%,福特汽车将新厂建到泰晤士河边,每晚能看到伦敦的落日,听到晚祷的钟声。
时代如锦绣的画卷,唯有农民失落于画卷之外。
工业繁荣除带来产能过剩外,并未惠及农业。美国农业连续萧条7年,德州农民说:
二十年代,属于收音机,电影,乡村俱乐部和高尔夫,唯独不属于丘陵上的我们。
农民怨声越来越大,最后把怒火倾泻到进口商品:欧洲的小麦,扼杀了美国农民的生计。
1928年,胡佛竞选总统,竞选口号就是增加农产品关税,恢复美国农业,“让美国人民重新拥有美国市场”。
他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上任两周后,便成立胡佛农业委员会。
犹他州的参议员,顺势推出关税法案。
法案最初只想保护犹他州的甜菜,然而越来越多利益集团介入,希望夹带私货。
法案经过18个月激烈辩论,修正了1253处,最后对20000多种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不安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报纸质疑家庭开支会增加,商会忧心海外贸易会断崖,最终,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胡佛,希望能否决法案。
胡佛置之不理,即便股市因法案崩盘,他也相信征收关税,能带来就业和繁荣。
1930年6月,关税战前夕,大批商界领袖,前往白宫,恳求胡佛不要签署法案,但遭无视。
总统坚定盟友,时代偶像,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在白宫待了一夜,反复劝说“这是愚蠢之举”,依旧无功。
1930年6月17日中午,白宫椭圆办公室内,胡佛用6支金笔,签署了编号HR2667的美国关税法案。旧时代轰隆逝去。
当日,国际沸腾,65个国家提出161项抗议,但美国不在意,“美国的关税是美国自己的事。”
关税战就此开启。英德法成立反美同盟,加拿大关税上调50%,进口配额、外汇管制、报复举措接连上演,世界再无宁日。
西班牙抵制美国汽车,意大利抵制美国棉花,瑞士钟表匠全国贴告示,号召团结起来,全面抵制美货。
两年间,各国关税水平翻了一倍,五年后,世界贸易下降了66%。国际合作停滞,时代面貌再不相同。
经济学家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扣响了全球大萧条的扳机:
“贸易战争一旦开始,就会有一个危险的势头。人们无法预测它们的过程或结局。”
在贸易战起始地,美国人发现物价越来越高,“从襁褓布到墓碑石,每一样东西都更贵了”。
与出口有关的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快裁员潮蔓延,超1200万美国人失业,百货大楼电梯操作员都需本科学历。
经济持续恶化,行业一个接一个萎缩,3年间,美国工业指数累计下跌超50%,钢铁工业下降80%,汽车工业下降达95%。
股市早降至冰点,新建成的帝国大厦空了一半。华尔街的券商经纪人,站在人行道边卖苹果。
胡佛和幕僚每日思考对策,但感觉像“坐在墨水浴缸里”。1932年,连任选举前夕,骄傲的胡佛对助理说:我们完蛋了。
那一年,美国大法官伯恩斯写道,空气中笼罩着危机的阴云,危机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
因为那危机存在人们的心里,是一种恐惧。
二
萧条很快不限于美国,开始向世界蔓延。
隔海的法国,原本自信满满,法国日报宣布“无论世界经济萧条的原因为何,法国都能平静以对。”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萎缩,奢侈品出口遇阻,法国不再平静。
香奈儿不再风行,LV风光不在,危机从消费品生产传导至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危机蔓延。
1931年,法国股票暴跌,工业产能下降23%,4年后,钢铁产量跌去一半。
农民谷仓内,法国小麦积压了10亿公斤,粮价则暴跌40%,大批农民因债务变卖土地。
法国记者对1933年的冬天记忆尤深,成千上万年轻人失业,走在落雪成冰的街头:
他们拼尽全力,耗尽最后一分钱,然后在绝望中放弃了战斗。
他看到,路上一名孩子,掉了一颗糖果,被人踩过。后面的人弯腰捡起糖,擦干净,吃掉了。
作家奥威尔,到访同时期的巴黎,看到满街饥饿的人,“无所事事,又吃不饱饭,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离开巴黎后,他返回英国,世相却无分别。
他在《巴黎伦敦落魄记》中记录:街角总是站着一群群人,面黄肌瘦,靠两片面包和茶,勉强支撑下去。
曾经的帝国已无荣光,从王室到士兵都在减薪,曾经热议的关税已少人提起,人们眼前只有铁壁般的生活。
在西北工业区,失业的人们,蜷缩图书馆取暖,夜晚睡在电影院。
他们会冒险扒火车,在灰烬中翻找煤渣,对抗冬天。有人为此失去手指或双腿。
奥威尔最难忘与贫民窟姑娘的对视,“那眼里的苍凉与绝望,为我此生之仅见”。
苍凉与绝望笼罩着欧洲,当世界的大循环中断,个体小循环也无力为继。
受冲击最大的德国,全国一半人口失业,年轻人流浪一座座城市,挂牌站街,牌上写着“找工作,什么工种都行”。
德国小孩流行一种游戏,名叫“失业登记”。一人扮演调查员,其他人排队自述,有小女孩说:
“我们全家以前一直相信爸爸总有一天能再找到工作,可是现在,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儿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萧条蔓延奥地利,蔓延意大利,蔓延波兰,许多从一战战场逃生的老兵,发现他们又成为另一场无形战争的弃儿。
相隔大洋的日本,出口高度依赖蚕丝。关税战后,日本对美国出口减少40%,贸易额从27亿美元,跌至1亿美元。
横滨工厂内,20万捆生丝堆砌,太平洋海风湿冷,缝合世界的线已崩断。
关税战3年之后,英国历史学家哈曼写道:
在伦敦、芝加哥、柏林和巴黎;在格拉斯哥、马赛和巴塞罗那;在加尔各答、里约、开罗和哈瓦那——
到处都是一样的荒芜凄凉,等待着要么点燃新希望,要么转入绝望的疯狂。
三
1933年6月12日,破碎的世界试图自救,66国家齐聚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
各国对会议寄予厚望,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开幕式上说:
“如果此次会议归于失败,世界将饮失望的苦杯到底。”
会议持续一个多月,各国代表轮番演说,然而关税问题上,谁也不愿让步。
最终,会议勉强商量出稳定美元的方案,然而在太平洋上乘游艇度假的罗斯福,发来电报,否决方案,并宣布美国退会。
7月27日,大会结束,无任何协议诞生,欧洲进一步割裂成英镑集团和法郎集团。世界饮下失望的苦杯。
在美国,罗斯福坚信可以自救,改变局面。
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组织年轻人种树、盖房、修水坝,以解决就业。然而罗斯福就任8年后,失业率和他上任时一样高。
他也曾降低关税,但又推行进口配额,作为关税下降的补偿,贸易战无止无休。
法国同样推行进出口配额,对抗关税,并削减养老金和公务员工资,试图扛过危机。
然而,危机漫漫,贸易停滞让经济沉如死水,5年间,法国内阁换了13届,财政部长换了7人,局势并无改观。
在英国,首相信奉通过大英帝国内部贸易,能替代受阻的出口生意。
1932年,大英帝国经济会议召开,喊出口号,“英国本土生产第一,帝国内生产第二,其余世界生产第三”。
此后,商品只在大英帝国内部循环,但萧条并未消解,推行一年后,英国被迫全面缩减开支,包括减少退伍和失业人员的救济金,游行接连爆发。
无形的墙壁竖立于国境和海岸,世界已被分隔成迷宫,出口难辨。
学者称,贸易战背后,是国家保护主义思潮,思潮退去之前,贸易战很难真正结束。
1933年1月,欧洲极寒时刻,深陷失业旋涡的德国人,大量加入纳粹党。
那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超两万名纳粹冲锋队员,高举火炬,穿过巨大的布兰登堡门。
此后,世界滑向不可知方向。多年后,人们才翻出经济学家巴斯夏的话:如果商品不能越过国界,军队就要越过国界。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当天,作家茨威格正在英国民政局,登记结婚。登记因战争消息中断。
回家路上,骄阳普照着大地,而茨威格记录道:
我看到了战争的影子。
战争的影子将贯穿我们全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