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的外卖大战,我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你越研究,就越发现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以为他们想要的是外卖市场,实际上他们想啃下的是即时零售这块巨大的蛋糕,你以为这是一场争夺利益的普通商战,实际上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复杂博弈,今天我花几分钟时间一次性讲清楚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上个周末的时候黄蓝双方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商战,补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很多人0元购就喝到了奶茶,5块钱就吃到了一份分量十足的外卖,商家、消费者、外卖员全都忙得原地打转,有网友评价这次的外卖大战——把骑手跑死,把商家累死,把顾客吃死。

这就是上周末的真实写照,而且根据某企业传出的内部消息,这次的补贴活动很可能还没有结束,在未来3个月的时间里,每个周六都有可能出现一次力度极大的补贴活动,三大外卖平台已经狂砸了上百亿去争夺市场。
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就不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今天我就好好讲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外卖行业的基本情况,从10年代开始全面兴起,到20年代全面走向巅峰,中国的外卖平台,尤其是
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两大点:
第一, 用户群体迟迟无法破圈,点外卖的用户大多集中在15-40岁的年纪,更大年纪的人,无法培养出点外卖的习惯。
第二, 平台的抽佣高达25%,加上广告费甚至超过了30%,也就是说,一份外卖客户支付了100块钱,30块钱直接进入了平台的口袋里,剩下的40块钱,员工工资老板利润占20,水电燃气费用占7块,外卖员占3块,最后的10块钱,才是食材的成本,当商家和外卖员的利润被压榨到极致,当食材的成本降低到了安全底线的边缘,某平台就无法通过大幅度抽佣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了。
原因也很简单,2023年的汕尾骑手大罢工事件,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注意,还有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一次次的冲击着人们的神经。

没错,资本的贪婪是无底线的,可他们也要考虑自己的风险和国家的铁拳,所以在发展遇到困境的时候,
所以2024年,
这一下子,就触犯了京东的逆鳞,因为外卖平台以前送快餐、水果、奶茶这些东西和他们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双方可以友好相处,可是当某团把手伸到了即时零售领域的时候,那就是触犯到了京东的核心利益,如果他们坐视不管,那等到用户习惯了用某团来购物,京东就会彻底出局。
所以2024年5月份,京东把“京东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整合到了一起,推出了“京东秒送”。
2025年1月份,他们又把达达私有化,将130万骑手纳入到了正规军,这一切的铺垫都是在为进军外卖领域做准备。

而且这件事有一个非常巧合的时间重合点,那就是刘强东本人亮相的时间。
在2025年之前,刘强东在互联网上几乎是销声匿迹,导致网上出现了大量关于他行踪的谣言,甚至2月份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刘强东也没有出席。
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刘强东不能或者不想在公共场合持续曝光。
可是从三月份开始,刘强东就像突然“解禁”一样,他先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公开露面被发到网上。
然后4月底高调的发布《讨贼檄文》声称要整顿外卖行业,要给所有外卖员购买五险一金,并亲自下场送外卖。

然后6月底,他又出席了夏季达沃斯论坛,新闻联播给了长达3秒的特写,总理直接坐在了他的对面。
也就是京东进军外卖市场的时间节点,和刘强东高频率亮相的时间节点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刘强东是不是带着某个任务来专门做这件事情的。
当然,前面我也讲了,刘强东不是大善人,他之所以会进军外卖市场,是因为自己的零售蛋糕受到了某团的侵犯,在生死存亡之际,他必须发起反击,这肯定是他做外卖的核心原因。
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那么简单。
站在上层的角度看待现在的局势,有三个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第一, 在经济下行期,需要用外卖行业去解决一些就业问题,那么合理合法的给外卖员提供基本权益,比如说购买五险一金,就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第二, 在预制菜满天飞,食品安全频繁暴雷的情况下,需要有一个搅局者出来强调堂食的重要性,打掉那些卫生堪忧的纯外卖店铺。
第三, 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大件物品有国补,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外卖补贴的方式在基础民生领域进行一次补贴,这样既能拉动底层消费,也能解决一部分群体的吃饭问题。
0元购的奶茶,5块钱一份的快餐,对于真正的底层人来说,这真是就是一种福利。

所以京东高调入局外卖行业,刘强东新闻联播直接上了C位,这个事情从纯商业的角度是无法透彻解释的,那只能说明,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外人并不清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京东就像一只鲶鱼一样,确实搅动了整个外卖市场,让某平台被迫吐出了大量的福利。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京东、某团、阿里这一次会狂砸百亿这么疯狂?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背后的蛋糕实在是太大了,根据数据统计,自从进军外卖行业之后,京东的日活就猛增了5000万,这5000万人,他们打开了京东APP,真的只会点外卖,而不会买其他东西吗?
还有阿里的数据,通过淘宝闪购,淘宝的日活人数也暴涨了5000万变成了4.1亿,这是最近几年淘宝罕见的大增长。
甚至就连守擂的某团,也通过外卖业务把大量的用户引流到了自己的酒店和零售业务。
根据某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的即时零售市场将达到3.9万亿的规模,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请问谁不眼红?
所以表面上看,三方是在外卖领域大打出手,实际上他们争夺的是未来中国零售行业的话语权,一旦有一家企业在这场大战中获胜,那以后中国就不会再有纯粹的外卖平台了,留下的将只有万物皆可秒送的即时零售帝国,这才是三方的真实意图。
而上层有没有其他考虑,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比较敏感就不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最后我们来讨论另一个问题,这场外卖大战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表面看:
平台获得了流量,抢占了市场。
商家获得了订单,赚取了利润。
外卖员获得了单量,收入大提升。
消费者免费白嫖,占了便宜。
这似乎是一个四赢的局面,但有点常识的都清楚,这个世界上哪里有怎么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商业领域。
所以这一次的外卖大战他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答案是:
订单虽然增长,但是商家需要承担部分补贴成本,比如说一个满11减10的优惠券,商家出了7元,这就导致虽然爆单,但还是赚不到钱,某些地方的蜜雪冰城门店日均千单却被迫下架了低价商品,因为累死累活要多请好几个人,结果一算账根本没赚钱。

更有意思的是,不仅是参加活动的商家受伤,没有参加活动的商家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有些只做线下的老店,在外卖大战的背景之下,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本一天可以卖500单,结果现在外卖平台5块钱一顿饭,直接导致他们被低价冲击,日订单跌到了100单附近,徘徊在倒闭的边缘。
所以对于现在的餐饮店铺来说,基本的局面是——不补贴等死,补贴找死的恶性循环。
看完商家,再来看骑手,表面看骑手单量增加,收入暴涨,但由于业务量大增,导致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肉电池,去店铺取餐要等待漫长的时间,送餐也会出现同行的拥堵,一旦超时,就会扣款3-4元/单,如果遇到投诉,直接罚款500一天白干,所以这实际上就是将配送的压力转移给了骑手,导致他们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最后来看消费者,你仔细想想,以前商家1天只卖200单,他可以保证食材的质量,现在搞补贴一天能卖1000单,那食材的品质还能不能保证?我之前特意去蜜雪冰城看了一下,那里的员工忙得连盖盖子和拿袋子的时间都没有,请问,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还有某些快餐店,为了快速出餐,只能大量使用预制菜,导致现炒餐食大幅减少。
就算你不在乎食品安全,你就是想要占便宜,可这种补贴又能持续多久?一旦活动结束,平台垄断了市场,那下一步就是涨价高抽成,然后就是大数据杀熟,到时候你今天占的便宜,全都得吐出来,之前的网约车大战就是最好的案例。
所以这一次的外卖大战,随着局势的继续发展,我个人认为大概率还是一地鸡毛,狂欢过后就是乱象,然后有关部门赶紧出来救场,不信,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