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打伊朗了?

2024年10月07日

2024年10月6日,伊朗南部的哈克尔岛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伊朗石油部长穆赫辛·帕克内贾德。穆赫辛来这里的目的,是抓紧时间,转移一些石油储备和设备。

自从10月1日,在遭到伊朗200枚导弹的打击后,以色列政府上上下下都放话要报复。

按照这一年以来内塔尼亚胡的作风,报复是一定的,烈度取决于自身的损失。4月那一次伊朗的导弹打击,以色列的损失微乎其微。

就没怎么报复。

而这一次伊朗的导弹打击,给以色列造成的损失真不小,初期我也以为不太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照片出炉,已经有了初步的损失统计。

至少包括两座防空导弹阵地、一座海上油气平台,还有内瓦蒂姆空军基地的机库,清晰地显示被穿了好多个洞,只是里面的F-35有没有受损,谁也不知道。

还被命中了跑道和一些房屋,总体而言,损失不算小了。

目前来看,以色列提出的报复方式有三种:一是轰炸伊朗的核设施,二是打击伊朗的石油相关设施,三是袭击伊朗的军事设施。

要是按以色列政府的想法,肯定是想优先袭击伊朗的核设施,但拜登会努力拉住。起码在大选的冲刺关头,不会把事情搞得这么大。

而单纯袭击军事设施的话,以色列又会觉得不过瘾。折中之下,袭击石油设施的可能性比较大。

伊朗的石油出口中心,是南部的哈克尔岛,这里不仅出口了伊朗八成以上的石油,还拥有能够储存2300万桶原油的设施,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旦遭到打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降低损失,必须提前进行疏散。身为石油部长的穆赫辛亲临一线,岛上到处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所有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

除了疏散石油出口基地,伊朗还临时取消了全国的航班,局势之紧张可见一斑。

以色列能使用的袭击方式,主要是空中打击、导弹远程打击和内鬼渗透三种。考虑到伊朗的筛子程度,以色列要是真的想打,打击到一些关键设施是不太难的。

从以色列的国家利益来说,其已经来到了生死存亡的临界点。

我多次说过,以色列的根本性问题,就是体量太小,纵深太浅,在有一定体量的工业国面前,是不够看的,很容易被打得亡国。

以前没有这个问题,是因为中东没什么工业国,海湾王爷们只会卖石油,可以说毫无威胁,土耳其倒是有一些工业,但它是北约成员国,部分融入了西方。

而且,土耳其的工业本质上是西方的一个分支,没有独立运转的能力,随时可以被卡断,比如近年来大火的TB-2无人机,其零部件基本靠进口。

土耳其自己只是组装和设计。

因此,以色列也不太怕土耳其。两国矛盾不小,吵闹归吵闹,却从来没有失控,埃苏丹明面上问候了内塔祖宗十八代,私底下生意一样做。

要么不搞工业,要么是西方的体系分支,这种环境下,以色列当然没有生存焦虑。

但伊朗这个例外发展起来后,事情就变了。伊朗的工业体系并非西方的分支,而是独立运行的,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却胜在体量够大。

以色列应对起来很吃力。

真主党为什么难对付?和伊朗的援助有密切联系,伊朗不仅援助了武器,还援助了部分武器制造方法和工业时代的组织形式。

这让真主党不再是占山为王的松散组织,而是实现了从技术到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升级。通过不断的技术输出,以色列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

一开始只是地面打不过真主党,现在连倾国之兵收拾哈马斯,都有难度了,优势在不断削弱。

如果不及时打掉伊朗这个中东工业技术输出的总BOSS,那么再过几年,越来越多的抵抗组织会实现“转型升级”,到时候更没法打。

这是最后的窗口期了。

能把伊朗全国颠覆自然是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先敲掉其石油设施,让其短期内财力被重创,无力输出。

从内塔尼亚胡的个人利益来说,也必须动手。

首先,在9月28日炸死真主党主席纳斯鲁拉后,内塔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稳固,新希望党的吉迪恩·萨尔,加入了以色列内阁,担任不管部部长(虚衔,非实职)。

这个事情国内没什么报道,实际上挺重要的。

我们知道,内塔在过去一年里,之所以地位尴尬,就在于他和左派中间派闹翻了,还和部分世俗右派闹翻了,只能拉拢极右的本格维尔等人。

偏偏极右翼又觉得他太软弱,连在加沙屠杀两百万人都不敢,打了一年也没拿下来,还说你不软弱?

内塔的执政联盟合计只有61个席位,刚刚过半,而本格维尔所在的犹太力量党有6个席位,只要本格维尔等人退出,就要重新大选。

IDF在加沙的糟糕表现,再加上严重得罪了左派和中间派,注定了内塔不敢大选,否则下台就进监狱的概率极大,只能被极右翼架着走。

而吉迪恩·萨尔的加入,对内塔来说是久旱逢甘霖。

吉迪恩·萨尔本来也是利库德集团的人,2020年另立门户,成立了新希望党,2022年和本尼·甘茨的蓝白党组成民族团结联盟,一起竞选。

顺便说一下,这种联盟式竞选的方式,在以色列很常见。民族团结联盟有14个席位,其中新希望党6个,蓝白党8个,但前段时间,吉迪恩·萨尔和本尼·甘茨闹翻了。

于是联盟解散。

他俩闹翻是正常的,本尼·甘茨是中间派,总觉得内塔太极端了,在今年初得到拜登的支持后,一度有取代内塔尼亚胡的态势。

这让作为盟友的吉迪恩·萨尔很不爽,觉得被抢了风头。何况两人的主张也不同,萨尔对内塔的看法,和极右翼是一样的,觉得他太软弱。

新希望党重新独立后,内塔就想让吉迪恩·萨尔加入内阁,这样一来,内塔的执政联盟就有68个席位了,哪怕本格维尔退出,依然超过60个席位,政府不用解散。

不那么怕要挟了。

双方谈了很长时间,也没谈拢,吉迪恩·萨尔想担任有实权的战时内阁成员,而内塔只愿意给个不管部部长,不管部部长是什么呢?

曾国藩在立功后,曾经“领兵部尚书衔”,但“领兵部尚书衔”不等于你是兵部尚书,你只是有一个头衔而已,实际上,兵部的工作跟你没什么关系。

以色列政府的不管部,情况差不多。头衔上你是部长,却不领导具体的部门,是个荣誉位子,萨尔瞧不上也正常。

一直到纳斯鲁拉被杀,内塔在以色列国内的声望上涨,吉迪恩·萨尔觉得再不进去就没机会了,终于选择了加入。

如此一来,内塔的地位就稳了不少,那两个极右部长的影响力,会被显著削弱。但仅仅这样,还不足以确保内塔的平安落地,需要对伊朗再出一次重手。

趁着这次机会,如果给伊朗造成的损失够大,哪怕只是摧毁一部分石油设施,内塔的声望也能再涨一波,就真的实现政坛软着陆了。

更重要的是,内塔可以借着打伊朗来拿捏民主党。

现在距离美国大选不到一个月了(11月5日开始),只要中东大打,从选举影响上说,部分白左会不投民主党,而犹太金主则加大对共和党的支持力度。

结果显然有利于懂王,严重不利于哈里斯。

所以我们看到,10月3日,懂王公开说“支持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这是唯恐天下不乱。

内塔必然会通过战争威慑,迫使民主党在关键问题上让步。

其实,无论怎样和民主党做交易,内塔终究是有安全焦虑的,最安全的方法还是让懂王回来,懂王家族和内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了。

两家密切交往40年,利益早就交织在一块了。

反倒是和拜登,内塔没那么多利益关系。懂王在位时,又是亲自下令暗杀苏莱曼尼,又是支持美国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还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那叫一个忠心耿耿,而拜登做了啥?

换了谁是内塔,也会觉得懂王更放心。

打击伊朗上利国家利益,下利个人,就没有不打的道理。除非各方私下达成重大利益交易,否则这一次,可能不再是回合制的报复了,而是真真正正的战争。


已有11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