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再打一场吗?

2024年07月04日

随着加沙地带的冲突强度逐步降低,2024年6月19日,以色列官员明确表示,已经准备好在黎巴嫩发动“全面战争”,并已批准针对真主党的攻势计划。

其实关于以色列将向黎巴嫩真主党开战的消息从加沙战争一开始就有了。

在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发生后的第二天,即2023年10月8日,黎巴嫩真主党通过轰炸沙巴阿农场的方式为哈马斯开辟所谓的“支持战线”,此举被视为变相介入了这场战争。

以色列方面则在北部边境地区撤离了数万民众,根据以媒报道,无论是内塔尼亚胡等强硬派领导人还是北部地区平民,均支持军事方案,即通过武力方式将真主党赶出黎以边境地区。

以色列北部城市基里亚特什莫纳的市长斯特恩称: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接受每天都有针对其公民的炮火,坐在这里就像待宰的羔羊,等待着他们哪一天来突袭我们,这是不能接受的。每个人都知道,开战是迟早的事。”

图片
2024年3月4日,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射了白磷弹。白磷是一种有毒气体,会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并造成严重烧伤,受到国际法严格管制。

回顾自2023年10月以来的黎以冲突,不断升级的态势可谓十分明显。

冲突初期,黎巴嫩真主党把袭击对象锁定在戈兰高地沙巴阿农场。

这座农场原本是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争议领土,1981年,包括沙巴阿农场在内的整个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吞并,于是黎叙争议就成了黎以争议。

某种意义上讲,冲突局限于争议地区是一种克制的表现。

不过随着加沙战争持续进行,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紧张局势也逐步升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23年10月7日到2024年6月,以色列、真主党和黎巴嫩其他武装团体在黎以边境至少相互发动了7400次袭击。

其中以色列发动了6142起袭击事件,造成黎巴嫩方面至少543人死亡;真主党和其他武装团体发动了1258起袭击,造成至少21名以色列人死亡。

不仅如此,哈马斯在黎巴嫩境内是有分支组织的,它事实上也参与了对以色列的袭击,并让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图片
半岛电视台绘制的以色列-黎巴嫩冲突地图,双方袭击目标已深入领土腹地,直逼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的规模。

图片
真主党控制的区域(绿色)。真主党是一支伊朗资助的什叶派穆斯林武装,是黎巴嫩主要执政联盟的一员,拥有相对独立的基层组织。

近日,以色列军方公开宣称能将黎巴嫩“打回石器时代”,真主党则表示能够攻击以色列境内任意位置目标。

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统计,真主党的军火库里估计包含13万枚火箭弹、4万枚“格拉德”型短程导弹和数量不等的中远程导弹,实力远超哈马斯,是世界上武装最强大的“非国家行为者”之一。

为了威慑真主党和其背后的伊朗,美军以撤侨和疏散平民为由向地中海地区部署了载有第26海军陆战队远征特遣队的“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并于近日将位于红海北部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也调到东地中海。

近期,美国在抛出以色列-哈马斯停火协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份以色列-真主党停火协议。

根据该协议,双方须先停火10天,期间真主党从边境地区后撤至少10公里,由黎巴嫩政府军派1.5万名士兵到边境驻扎。

黎巴嫩政府对停火协议持欢迎态度,但真主党则表示,只有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后,他们才会停止攻击以色列。

于是黎以冲突跟红海冲突一样,都成为直接跟加沙停火挂钩的无解难题。

图片
美国在红海的两栖舰艇经苏伊士运河驶往东地中海。

文章后半段,我们详细拆解一下让以色列更加头疼的“真主党模式”。

众所周知,巴勒斯坦其实分裂成了加沙与约旦河西岸两块地区、两个政权,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各执其一,彼此不承认对方拥有合法地位(近期据说在进行“新的统一谈判”)。

但真主党名义上只是黎巴嫩境内的一个反对派政党,它会参与黎巴嫩的国内政治,不过实际拥有完全军事自主权,类似于一方诸侯。

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扼守欧亚非战略要道,与叙利亚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国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比天津市略小。

奥斯曼帝国时期,黎巴嫩和叙利亚同属“大叙利亚省”,时间跨度长达350年。

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陷入衰落,英法的力量介入叙利亚;在一战结束后,叙利亚成了英国殖民地,黎巴嫩则成为法国殖民地,二者于1940年代分别建国。

黎巴嫩独立时有130万人口,与其他中东国家不同,其60%的公民为基督教徒,穆斯林仅占40%(逊尼派和什叶派差不多各占一半),由此出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权共治、比基尼美女与长袍遮身共存的奇特画面。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七个阿拉伯国家联手向以色列宣战,结果惨败。

战争结束后,超百万巴勒斯坦难民出逃,其中40余万人涌入黎巴嫩。

原先平静、平衡的黎巴嫩局势被打破,黎国内基督教派和穆斯林的矛盾迅速激化。

图片
1970年的贝鲁特,曾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过去几十年间,以色列曾两度发动对黎巴嫩的大规模战争。

1982年,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枪手枪击重伤,以方遂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进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占领整个黎巴嫩南部,史称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第一次黎巴嫩战争”)。

2006年,真主党所属军队突袭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军士兵,俘虏两人,以军随后再次发动针对黎巴嫩南部的战争;经过一个月激战,黎以双方在国际斡旋下停火,真主党声势大涨,以军撤出黎巴嫩南部,以国防军多名高级官员辞职(以色列称“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与被团团包围、无处可遁的加沙地带不同,驻黎巴嫩抵抗组织和真主党在面对以军进攻时可供选择的策略要丰富得多。

比如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约12000名巴解游击队从黎巴嫩撤退至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25000名叙利亚军队也撤回了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叙利亚边境地区的一个山谷)。

请问,以军还要继续打这些国家吗?

同样的道理,今天即使以军攻入黎巴嫩南部,面临的也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很难真到寻觅到真主党武装主力决战。

再退一步讲,即使以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重创真主党,说不定又会冒出来一个新的反以武装——1982年之前黎巴嫩南部曾由巴解组织控制,怎料以军打跑了该组织,又给真主党提供了生长土壤。

中东没有新鲜事,这些剧本早就重复过许多次了。

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刚刚结束的美国总统辩论上,特朗普表示应支持以色列完成摧毁哈马斯的任务,称拜登是“一个糟糕的巴勒斯坦人”。

6月15~16日,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和平峰会在瑞士召开,拜登总统却在结束意大利G7峰会后立即回国,缺席了该峰会。

拜登为什么着急回去呢,那自然是要准备6月27日跟特朗普的首场大选辩论,老爷子据说在戴维营封闭训练了整整一周(尽管最终还是发挥不佳)。

当时看到一句精彩的评论:拜登对乌克兰最大的支持不是出席和平峰会,而是全力专注于选举。

不难体会,由于美国大选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现在乌克兰危机也好,中东危机也好,均陷入了僵持观望状态,人们都在等今年11月靴子落地。

以内塔尼亚胡为例,他本人及其执政联盟已经到了内外交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现在接受停火协议或重新举行议会选举,极有可能遭受历史性惨败并彻底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

那怎么办呢?

拖字诀,以战时危机状态为理由强撑局面,等待特朗普归来,借美国之力再度关山。

已有37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