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原创丨深剖GDP增6.9%背后玄机,中国为何不再搞强刺激?

2016年01月20日

GDP增6.9%

2015年最重要的经济数据名义GDP和GDP增速公布了。根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事实上,如果只看名义GDP,67.671万亿除以去年的63.614万亿,增速只有6.38%,6.9%的增速是根据不变价格计算的,也就是把通胀数据从GDP中剔除后的数字。由于今年CPI数据只有1.4%,PPI指数则比去年降2.96%,GDP平减指数-0.9%。所以,最终名义GDP增长没有达到6.9%,但由于物价降低了(不光是消费价格,还包括工业生产的商品价格,譬如钢铁、煤炭、油气、有色金属及其它一些初级工业品等),所以实际GDP增速大于名义GDP增速。关于这部分利益的来源,其实之前占豪文章介绍过,就是国际大宗商品降价降出来的。根据外媒的计算,仅包括石油、煤炭、铁矿石和铜这四种大宗商品的降价,就给中国省了万亿,这万亿就会沉淀到中国国内。这万亿省下来了,那么包括钢材、电价、能源价格及其它一些初级产品的价格就跌了,也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缩,也就是我国实际GDP比名义GDP高的原因。


当然,若非6月那次股灾,今年的GDP数据其实会更好一些,GDP应该能增加0.1个百分点或稍多到7%,股灾的发生使得本来保7%增速的目标没有实现。可能很多人会问,既然GDP增速还有6.9%,感觉为何那么差呢?


为何感觉经济变差?


市场普遍对经济增长的情况感受不好,原因主要应该是基于三方面原因:


一、名义GDP低于实际GDP。


既然名义GDP低于实际GDP,那么就增加数值上看肯定是不太好看的,这也会体现在很多行业之中,就企业层面而言,这包括营业收入和利润都不会很好看。以大型钢铁企业宝钢股份为例,其营业收入下降12.4%,净利润下降83.4%,一个大型上游企业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该行业中的那些小企业或流通环节的情况,一定是更难过。


所以,普遍感受不好是当前转型升级阶段很多行业的非常正常的感受,如果感受好了那说明已经转型升级成功了,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现在显然还没到那个阶段。


二、转型升级过程中行业分化大。


当前中国的经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行业分化是非常之大的,上述宝钢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公司的情况2015年的情况我们都看到了,可大家如果看一下另一个行业的企业华为公司的情况,又会觉得情况怎么这么好呢?


华为在2011年的到2013年收入增长是放缓,但由于华为投入巨资搞研发、搞售后和开拓国际市场,2014年即转型成功,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根据其业绩报告,2014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8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净利润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2015年的增速更为惊人,2015年全年收入较前一年增加35.3%,至人民币3,900亿元,预计利润也是高速增长。


华为为何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是因为华为一直进行研发的高投入,极力推动智能手机业务的芯片研发和终端研发,在2015年实现手机出货超过1亿部。现在 华为还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一旦取得突破,恐怕未来业务增长空间会更大。特别是中国正在推动5G的研发,一旦上5G,像华为这样技术走在前列,既有通信设备又有终端的公司,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两个行业中的两家典型企业,由这两家企业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现在经济的状况。我们既不会因为宝钢收入和利润的大减而说中国经济倒退了,也不能说华为如此高增长就代表着中国经济一片红火,我们只能说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还处在痛苦的转型之中。当然,像华为这样的企业现在毕竟还是少数,相对来说更多行业仍处在痛苦转型之中,所以整体感受依然不好,但这种不好不代表未来趋势不好,而只是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的感觉不好。


三、一部分行业的企业正面临死亡。


事实上,由于转型升级必然要淘汰一些行业中的低端企业,所以一部分行业合纵的企业是要死掉的,这些企业在过去一年和未来一两年会相继死掉,在死的过程中的企业和受波及的人群当然过得很不爽。但是,当这些企业死掉之后,那些企业主必然去找其他行业投资,那些就业者必然会被其它行业或企业吸收,相关行业能活着留下来的企业必然吃掉已被淘汰企业的市场,所以等这批企业被淘汰了,市场的感受会好一些。


在占豪看来,中国经济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整体感受将是最差的两年,因为2014年经济进入转型的阵痛之中,那一年很多企业将很不适应,所以感觉会很难受,这一点可以问问房地产等行业就清楚了。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将会很难看,这一点我们也看到了。2016年的数据应该说并不一定比2015年会好多少,但由于转型升级逐渐开始见到曙光,未来感觉会更好一些。


GDP6.9%是高了还是低了?


GDP6.9%的增速是高了还是低了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看1990年以来的GDP增速数据。

1990年以来的GDP增速数据

很显然,今年是1991年开始的25年时间里GDP增速最低的一年,所以这个数据就绝对值来说显然是低了。就我们感受而言,这个数据也还是低了。所以,我们说现在宏观经济整体情况不在中国的“景气周期”(这数据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笑醒的数据,只有在中国这数据低了)。因此,现在的经济数据显然是不太好看的,这没什么好说的,客观事实。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当前是我国经济30年大周期的调整,是一个全方位的转型升级阶段,就能理解这个数据就现阶段来说属于较为稳健的数据。也就是说,在经济要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之时,基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这个数据较为合适。一方面,可以通过增速放缓的压力淘汰掉一些落后的产能、产业、模式(当然,如果不是前面的一些不太合适的政策,现在我们的转型升级不会这么困难,这部分分析我们在后文再详细说明),同时保持这样的增速也会推动更多新的产能、产业、模式的突破和爆发。因此,客观地说,这个数据就现阶段而言符合预期。


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随着我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2016年到2018年的宏观经济应该是一个企稳回升的过程,而2018年之后将会进入中国的新景气周期。


等到2018年,相信很多人回头看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会后悔自己当时没看到机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到那时很多行业迸发出的新机会将会让人觉得眼馋,但那是属于别人的机会,因为是他们提前发现了机会并开拓了这些机会。


待到2025年再回头看,相信更多人会发现自己错过了历史机遇,因为2010年到2015年这个时间段内是中国30年大周期的一段大低谷,是看似迷茫却充满着机会的阶段。这个阶段,如果能抓住创新的机遇,将会在未来的30年周期中获得巨大发展。其实,这和炒股的原理是一样的,当市场处于底部的时候投资者信心是最低迷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如此,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对现实的看法和对股市的看法完全同构。


综上所述,对于今年的6.9%的GDP增速,放在历史进程中就数据而言显然是低的;就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视角看,现在的增速是合适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采取强刺激措施


不少人对中国现在经济增速是不满意的。这一点从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上经常看到各种较为不满和悲观的言论,像占豪如此信心十足的并不多,包括一些国家顶级机构的经济学专家和研究战略的专家,如此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就个人而言,如果只是基于现状,现在情况合适;如果倒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历史地看现在,个人又是不太满意的。之所以说基于当前现状还算合适,是因为就现阶段的现状而言,这种情况符合当前状态下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之所以说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历史地看当前的情况又不太满意的原因是,如果2008年在经济刺激方面处理得更好一些的话,经济发展到现在情况应该会好得多,调控起来也不会显得如此困难。


说到这里,就得谈一下争议颇大的“4万亿”经济刺激。对于“4万亿”(算上地方的投入,实际不止4万亿),个人的看法有两点:


一、就当时情况而言,4万亿推出的经济刺激手段没问题,因为如果当时不进行较强的刺激,经济出现断崖式下跌将会导致瞬间硬着陆,后果将非常可怕。对这一点,有些反对“4万亿”的舆论往往没有意识到,从这个视角上说占豪认为四万亿的刺激没问题。


二、真正有问题的部分,是配合“4万亿”的金融政策执行。这里指的是,各个层面由于担心经济硬着陆,于是采取了吃“大力丸”的措施——强刺激房地产业。当时,十大振兴行业就差点推出房地产业,后来因舆论反对而没有推出。


然而,事实上政策对房地产业的“振兴”力度要远高于其它十大振兴行业的任何一个,巨量的贷款流入到了房地产行业,房价飙升,很多地方的房价都是在2008年的基础上出现了翻倍。房价的大涨给地方财政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收入,地方又加大借债力度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于是,我们看到2010年到2011年的名义GDP增速非常之高。2010年,名义GDP增速是18.3%;2011年,18.4%。


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趋于过热了,如此高的名义GDP增速也带来了CPI和PPI的大幅增长,所以我们看到2010年和2011年的实际GDP分别是10.6%和9.5%,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有巨大差距。名义GDP增速与实际GDP增速那么大的差值,那么巨大的增长部分都到哪里去了?被通胀吞噬了!通胀的钱去哪了?主要两个方向: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成外国人的利润了;二是房价上涨带来的对资本的吸收能力。


短期内如此刺激导致的高房价,引发房地产投资热,这又进一步引发“三高企业”的投资,于是我们看到因房地产过热而导致房地产行业提前透支了未来多年的经济发展。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钢铁产量上看出来。虽然我国在17大时就提出了针对三高企业的措施,但2008年钢铁产量5亿吨,增长2.21%;2009年增长到了5.68亿吨,增长13.46%;2010年增长到了6.27亿吨,10.36%;2011年增长到了6.83亿吨,增长9.03%;2012年增长到了7.17亿吨,增长4.87%;2013年增长到了7.8亿吨,增长8.72%。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为什么现在我们转型升级是如此痛苦了吧?


后来,迫于经济增长过热的压力,2011不得不又出台了“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以防止房价进一步上涨导致崩盘。但是,房价已经涨上去了,由于宏观经济、地方财政对房地产行业以来非常大,导致房价不能降,降了就会出大麻烦,地方债危机就可能爆发,于是房地产的货币堰塞湖更加严重了,这又引发了后来的钱荒,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再次加深。


为什么那两年全世界都感谢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强刺激救了他们,这也是当时经济强刺激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危害,也是当前宏观经济转型升级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试想,如果我们当时头脑不发热,不去对房地产行业刺激得那么猛,那么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可能不会反弹得那么快,也就不会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得那么大,当然我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也会比现在好很多,房地产调控压力也就没那么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力也就会更好。甚至,由于收入水平的快速上涨,加上合适的房价,房地产行业现在可能不但不算问题,反而可能是稳定经济结构转型的稳定剂。如此一来,当前宏观面稳经济的压力绝没有现在那么大。


因此,我们今天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是当时宏观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刺激不当导致的,这增加了我国现在经济结构转型的难度,也是现在宏观经济经过很大努力才稳定在了6.9%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基于此,占豪才认为,如果历史地看对这一数据并不是很满意。


那么,为何我国现在不能再进行经济强刺激了呢?根本原因有四:


一、强刺激会继续延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节奏。


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GDP一定程度放缓,如果不这样那些落后产能和落后产业就淘汰不掉,淘汰不掉的结果就是不利于新经济的发展,这会延迟转型升级的节奏,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二、强刺激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结构问题。


强刺激不但会延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节奏,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这意味着未来一旦强刺激的作用结束,则中国经济会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三、强刺激会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凭空消耗自己肥了他人。


强刺激必然会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会凭空增加中国的进口支出,提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本。说白了,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都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是在消耗自己的国家经济能力而肥他国、他人,这显然是对中国不利的。现在多好,每年光进口就能节省万亿以上,这些利益会变成中国经济的沉淀,大大降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本。所以,没有强刺激看似数据不好但自己却赚钱;反之,如果强刺激是数据看着好给别人赚钱。以前的教训我们现在要吸取。


四、强刺激会埋下战略性隐患。


当今世界是什么状态?大国博弈是二战之后最激烈、最复杂的一个阶段,虽然没有冷战或大的热战,但博弈的层面多、形势复杂,国际秩序重组进程在不断加速。这种格局下,如果我们搞强刺激,而他国则借机储备自己的能量,那么当中国强刺激使得国家经济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其它大国展开对中国的地缘、经济等系列攻击怎么办?这种战略隐患非常之大。


所以,现阶段,宁愿经济增速慢一些,也要把更多实力储存下来,也要尽量去疏导和解决自身的隐患和问题。待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新经济和大战略也开启了,那么我国的经济风险期也就过去了。这种情况下,相关想对中国图谋不轨的国家就得掂量着,就不敢轻易冒险。


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应保持足够的信心,这是由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潜力决定的。但对个人来说,仅仅保持信心是不够的,更应该有所行动,应该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机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什么叫抄经济周期的底?在现阶段去创新,去寻求突破,去转型、升级,就是抄经济周期的底,一旦过了这个转型升级的困难阶段,将会进入高速增长期,个人也就迎来了事业的大爆发!

已有85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