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导致的房价上涨,即将被彻底消灭!

2021年03月17日

这些天,全国开始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多地同时开启联查风暴。 

而且,还真的有人被查出来了,强行收回违规贷款。
在短短不到3个月里,被勒令凑齐500万,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之所以突然严查经营贷,是因为全国的房价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起因就是经营贷。
2020年,全国新增了2.2万亿经营贷,直接导致了部分城市房价的大涨。
今年三月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对小微企业给与扶持,2021年经营贷小微贷款要涨30%。
话音刚落,浙江省就在11天内连续拍出了9块地王。 
房价大涨的势头,从深圳蔓延到了上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已经有向二三线城市全线蔓延的苗头。
为什么经营贷会导致房价大涨?
经营贷不是个新鲜事物,早已有之,是银行面对企业发放的一种贷款产品,当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用法人或股东名下房产抵押获取周转资金,因此也被称之为“房抵经营贷”。
一般来说,房抵经营贷的利率在5~6%左右,和房贷利率几乎相等。
2020年疫情的时候,为扶持和保护小微企业,政府要求银行以极低的利息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
经营贷的利率,一下子被降低到了3.85%以下,深圳地区因为地方政府给与了6~12个月的贴息,在贴息期间利率甚至可以低到1.9%左右。
这一下子就引爆了房地产市场,大量的人利用这个漏洞套取经营贷,然后转头就去炒房。 
短短一个月内,这漏洞就被媒体给曝光了,一度闹的沸沸扬扬,引发了官方的严查,至今已经一年了。
但并没有查出什么头绪来。
深圳地区的银行到今年的315,都坚称自己这边的经营贷大部分都没有违规的,最多只有零星个别人违规了。 
广东那边翻来覆去的查,最后也只说有2.77亿经营贷违规进去楼市。
按这种速度查下去,全国拼了老命的查,一年能查出100亿违规资金就顶天了。
而2020年放出去了2.2万亿经营贷,今年可能还要加30%。
我不知道有多少比例的经营贷违规流入了楼市,但绝不是区区几百亿,这点钱连一个小区的打新资金都不够。
但要查出哪些资金违规,这是真的难,某种意义上是不可能查清的。
那些被查出来的,都是脑袋进水直接把钱划走的,没有用于企业经营,自然经不起查。
但大多数申请经营贷的人,那是真的把钱用在了企业经营上。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把自己本来准备用于企业经营的钱抽走了,假装自己没钱。
这个操作很简单,但完全合法合规,你怎么查都不可能有问题。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低息贷款犹如一个口子,大量的资金从这个口子里涌出后,会自然而然的流到其他领域。
只要有人预期买房有利润,他们就一定会拼命的从各种渠道抽钱过来买房,经营贷只是其中一个渠道,无非就是利率最低,利差最大而已。
经营贷被违规挪用,或者说被不需要的人贷走,拿来顶替自己本打算用于经营的资金,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严查严管,只是减缓这种趋势,让很多还未做好准备的公司一时半会没办法这么搞。
但如果时间拉的够长,比如这种低息的经营贷持续存在个三年五年,那选择这么玩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堵是堵不住的,你可以监控经营贷的使用,但没办法监控贷款人家里每一分钱的使用。
经营贷有问题,而且我们很难管,这是一个常识。
那为什么经营贷我们坚持发放了一年,如今还在发放,甚至要加大力度发放。
因为在疫情的冲击下,确实有大量的小微企业出现了问题,他们急需资金。
我们必须要给这样的小微企业输血,保住这些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就是保民生。
但到底哪家企业是真正陷入生死存亡的企业,我们根本无法识别。
不管真实运营情况怎么样,每个人都会喊自己惨,每个人都会喊自己快完蛋了,绝对不会有人说自己现在富的流油。
你在公司打工的时候,从来没喊过自己工资太高吧。
老板也是人,大家的选择是一样的。
我们很希望能精准滴灌到那些严重缺血的小微企业,但没人有能力精准识别。
无论再努力,大量资金跑冒滴漏也是不可避免的。
而实际上,也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有资金问题,相反大部分都没有。
濒临破产的小微企业,最多5%多一点了,不可能太多的,因为中国的疫情控制的其实很好。
但我们依然要救。
看起来5%不多,但哪怕因此影响了3%的就业率,这都是不可容忍的。
不要觉得3%不多。
全国就业岗位的3%,你自己算算那是多少户家庭的生计,我们对就业率的控制是以0.1%为单位的。
只要疫情还存在,只要经济还没有复苏,只有就业还有压力,经营贷就不可能停。
哪怕副作用很大,也得用,毕竟放出去的贷款确实有很多是真正救了小微企业的命。
既然如此,那房价注定要涨?
毕竟房价上涨就是这个副作用。
如果疫情一直持续的话,那还真的只能一直这样,大量的资金通过经营贷渠道源源不断的流入楼市。
但我和大家说个事。
疫情快结束了啊,或者说对经济的影响快结束了。 
拜登就职后,大力推进美国的疫苗注射工作。
目前,全美已经注射了9000万剂疫苗,总人口18%已打至少1剂,日均接种量已经突破了220万剂。
疫苗生产的速度,注定会越来越快,几个月后疫苗就不会再紧缺,所以美国的日均接种量也肯定会继续攀升。
但哪怕维持目前每日220万剂的注射规模,美国一个月也会注射6000万剂以上。
一个人只需要注射2剂,美国目前3.27亿人口,只需要6.5亿剂疫苗就可以覆盖所有美国人,而只需要一半的人注射了疫苗,就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换句话说,只需要3亿剂疫苗注射量,美国就没事了。
目前已经注射0.9亿剂量,还缺2.1亿剂量,按0.6亿剂/月的速度推算。
3个多月后,美国就会实现群体免疫,也就是6月份。
而6月份的时候,即将进入夏季,新冠病毒在酷热的夏季中存活时间大大缩短,感染能力大大减弱。
所以可以预计,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美国的疫情会被极度削弱,差不多会减弱到可以恢复正常经济活动的水平。
美国已经因为新冠病毒死亡54.7万人了,这个噩梦终于快结束了。
欧洲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英国的注射速度比美国还要快一点,整个欧洲估计在七八月份也会完成群体免疫。
当然,因为还有一半人没有注射疫苗,届时欧美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感染病例,同时变异的新冠病毒,也有可能绕开疫苗掀起新一轮的感染,不过杀伤力会弱很多,因为老疫苗对变异病毒也有一定的保护效力。
这些零星病例,不至于导致大量死亡的病例,所以不会阻拦欧美社会解封的脚步。
可以明确预计,欧美政府会在今年夏季解除针对疫情的限制政策,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经济活动。
全球彻底战胜病毒,估计要到明年,也就是2022年,但将病毒限制在不影响欧美社会运转的水平线上,我觉得今年夏天就够了。
在欧美的经济恢复正常后,全球经济也会恢复正常,给经济体紧急输血以防崩溃的操作将会渐渐停止。
算6个月的缓冲期和保护期吧,我认为在2021年底或者说2022年初,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就会逐步退出。
这一点也是很明确可以预测的,不可能这么无穷无尽的扶持下去。
但扶持政策的退出,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毕竟轻重缓急不同。
扶持小微企业效果最好的,就是对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减免。
因为这种减税活动,需要企业有真正的经营才能获得好处。
这不是政府发钱,只不过是以前要收的税如今不收了而已,是真真正正的精准扶持,而且业务规模越大,创造就业越多的企业,享受的优惠越多。
而副作用巨大,精准滴灌效果很差的经营贷利率优惠政策,毫无疑问会是第一个被停掉的。
今天的中央已经三令五申,反复严查经营贷,这个东西在网上遭到全民痛批也已经快一年了。
一旦经济缓和,让政府有机会关掉这东西,肯定是第一时间关闭的,或者说直接把利率提升到5%以上,优惠取消。
扶持政府即便循序渐进的退出,经营贷也将是第一个被砍掉的扶持政策,这非常容易预测。
对已经发放的经营贷强行抽贷,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已发放的贷款会继续持续下去。
但中断新增经营贷,或者说把新增经营贷款的利率改回到5%以上,给房价带来的打压力量是巨大的。
卡断新增资金后会带来什么后果,春节后的茅20已经完美演习了,不需要强行抽贷。
涨跌同源,如果因为经营贷带来的大量新增廉价资金而导致房价上涨,那么当这大一笔廉价资金失去供应,或者说成本提升到正常水平时。
下跌的力量自然会出现,而且相当巨大。
这种廉价的经营贷,副作用巨大,绝不可能永久持续,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而新冠疫情会被彻底消灭也已经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剩下的争议无非就是还需要多久消灭,但大家预估的时间,也就是彼此相差几个月而已。
2021年欧美夏季欧美社会恢复正常运转,2022年在全球范围基本消灭病毒,概率很大。
即便新的变异病毒出来,重新传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也许还没等大扩散,针对性的新疫苗就出来了。
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变异的新冠疫苗,发源地是英国。
而且据目前的信息来看,欧美研发的老疫苗不能保护人类被英国变异病毒感染,但可以大幅降低人类的死亡率。
这个病死亡率本来就不高,如果致死率再降一个档次,那其实就是个大号感冒。
而根据最新最新的消息,中国的新冠疫苗,甚至可以直接免疫起源于英国的变异病毒。
别说致死了,连感染都不会。 
这就是全球各国分头研发新冠疫苗的好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西方不亮东方亮。
新冠病毒花了一年时间才变异出一个新品种,连个泡都没冒就凉了。
而时间持续的越久,人群中具备抗体的人越多,研发新疫苗的速度也越快,唯一的隐患也将消失。
怎么算,病毒都扛不住2022年。
换句话说,经营贷利率恢复正常的时间点,就在2022年。
现在是个房产领域的人都在谈论经营贷,都在说这玩意的增加必然导致中国的房价上涨。
这个结论反驳起来很困难,论证极难不说,而且经营贷确实很难监管。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经营贷很快就没了啊,最多也就一年时间。
买房,你能一年之内出售么,真这么干你知道税费是多少钱么?
所以,你跟风瞎折腾啥呢,年前的蓝筹白马股涨的那么疯,那么气势无穷,管理层在资金领域稍微拦了点水,年后就成那副样子了。
楼市领域,对付那些高度投机分子,甚至拿国家救小微企业的钱去投机的人。
是该找个机会杀鸡儆猴了。

已有899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