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中央做出的这个调整,太及时!

2020年05月30日

媒体报道,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促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这是很大的好消息,令人鼓舞。
此前,成都允许占道经营,就引起了舆论一波赞扬。现在传出中央文明办取消此类考核,可见在疫情的冲击下,重振经济的实用主义在部分抬头。
对于老百姓来说,中央文明办放宽摆摊的限制,多了一条就业自救之路。当他们不需要再担心城管的驱赶,这对他们的帮助,比任何消费券、任何补贴都要好。
而对整个经济来说,交易成本降低了,更有利于经济恢复。
希望这样的有利经济、有利老百姓的事,不仅仅是应对疫情冲击的短期措施,而是能够常态化。

市容市貌和老百姓生活之间应更有弹性

此次重大改革,很明显,并不会导致地方政府对市容市貌再也不管了,而只是不再考核地方政府此类内容,从而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自主权来决定、权衡老百姓生活和市容市貌之间的尺度。

中国太大,每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不适合一刀切的标准。
以路边摆摊来说,有的城市经济发达,对路边摊管得严,对经济的影响稍小一点;有的城市本来就不怎么发达,很多老百姓要靠摆摊吃饭的,管严了就影响很大,其实是可以多放松一点的。
可是,上面对摆摊占道严加考核,不管什么城市,地方政府都不得不严管摆摊占道,这对于欠发达的城市,显然是不利的。
不同城市文化也不同,也不适合用统一的标准考核。像我老家的县城,地处南方气候温暖,以前人们喜欢在路边摊吃宵夜喝啤酒,半夜还很热闹。
后来县政府清理路边摊,搞了个室内的集中点,夜宵盛景就一去不复返。不知道多少老百姓的生计因此而受到影响。
这些具体情况,地方更清楚。如果没有考核,地方的决策弹性大,就会更加贴近老百姓的需求,“折腾”就会少很多。
2016年,李克强总理夜访成都宽窄巷子,还讲过太守廉范的故事:当时蜀郡的前任太守不让老百姓晚上摆摊、点火,怕引发火灾。但新任太守廉范到任后,立刻废除了这条法令,允许大家晚上做生意,不过同时要求每个小店旁边必须建一个蓄水池,一旦着火可以及时扑灭。
李总理还对随行的地方负责人说:“所以说,巷子可以窄,造福百姓的思路一定要宽。”
中央文明办这次的改革,解除考核束缚,地方就可以有更多的造福百姓的思路。

放松考核可以减少形式主义

对地方的各种考核并不是越多、越严就一定越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曾经说:

经济学里有一个多任务定理,如果代理人面对多项任务,他没有动力去完成所有任务,代理人只会去完成最容易被度量的任务。

以前GDP好度量,现在一票否决最显著,当然就都关注它了。而且,大家也不知道下一个一票否决会是什么,它的边界扩展到哪里,所以干脆不干了

如姚洋教授所说,基层官员围着考核的指挥棒转,容易搞形式主义和运动式完成任务。
去年,社会学者强舸的一篇学术文章《制度环境与治理需要如何塑造中国官场的酒文化——基于县域官员饮酒行为的实证研究》刷屏。在文中,强舸提到:
“城市的重大项目推进、‘创文创卫’,农村的防火禁烧以及普遍的征地拆迁等都属于临时性、阶段性工作。这些工作时间集中、责任大、任务重,需要大量人员全天候工作。为了满足诸如此类的考核,地方官员往往会‘作风粗暴’地推进工作,而‘作风粗暴’会造成上下级的隔阂。为了消除隔阂,领导就得多喝酒。”

某地一位县委书记说:

活干完了,得犒劳大家。该发钱的发钱,该表彰的表彰。此外,还得聚起来喝一顿。
干事时我差不多把下面的人得罪光了,有人天天被我骂,一个月没回过家,他肯定经常在心里骂我。所以,我得去修补关系。
出力最多的人,我召集起来喝一顿;有时,出力最多的单位我还专门去喝一趟。
可见,一刀切的考核,甚至都影响到县域官员的酒文化。当然,强舸所说的是过去的情况,现在中央对官员有“禁酒令”,情况应该有所变化。不过,把基层官员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仍然是必要的。

发展经济好还债

中央文明办的这次改革,将会释放巨大的经济活力。除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考核,还有其他的一些考核,如环保、拆违等等,是否也应该出台更多改革措施,减少一票否决、一刀切的考核?

例如,前些年,环保考核严,很多地方就搞运动式环保,造成很多意料不到的后果。例如,一些地方对养猪场也运动式拆除,结果去年又恰逢“非洲猪瘟”,猪肉价格大涨。幸好国务院及时纠偏,要求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现在对地方的考核,已经不再唯GDP论了,但怎样在弱化GDP考核之后,让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降低?
不唯GDP,并不意味着应该用其他的一票否决、一刀切考核来替代。实际上,减少一票否决、一刀切的考核,有利于把地方官员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发展经济。
毕竟,不管怎么说,即便弱化GDP考核,地方官员仍然有缓解财政压力的天然动力,他们仍然会努力发展经济。
根据央行的数据,到今年3月份,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22.66万亿元。如果算上其他各种渠道的地方债务,数字应该是相当庞大的。
未来地方政府还债压力不小,此时真的应该放手让他们发展经济了。
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家庭部门债务为3月份数据,银行类金融机构债务为2月份数据,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暂未列入银行债务项目。
可能不少人担心,减少考核,会不会使得地方只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方面?老百姓会不会因此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这种担心其实是没必要的。
现代城市发展竞争,已经比得是综合环境。如果一个地方对老百姓不好,或者生态环境不好,人们会用脚投票,去其他地方发展,那么这个地方也就很难吸引到投资,财政压力就会增大。所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往往是综合环境好的地方。
例如深圳,经济发展成就引人瞩目,同时,环境、文化、科技等等,各方面越来越好,平民百姓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所以这些年来,深圳吸收的外来人口始终是居于全国前列的。
今年疫情发生之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包车、包机、补贴差旅的方式,来帮助务工人员返回务工地。地方采取这些有利于老百姓的做法,并不是为了满足考核,而是基于恢复经济的内在动力。
这些实例都说明,给地方更多自主空间,不会让老百姓成为牺牲品,只会对老百姓更有利。

已有90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