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幻想!重磅抢人再无利好,国内所有城市的格局已经确定!

2020年04月18日


如题:

大城市开始“掐尖儿”了。


 

1


最近两个城市的落户政策,对比来看,很有意思。

苏州适当收紧,南昌全面放开。

南昌又出台了重磅政策:

无门槛落户!

不用猜,网络上一定会有太多的重磅新闻、放了大招、重大利好、楼市重大利好等一些列扎眼的用语,将一个城市落户小事情,转换成波澜壮阔的史诗级事情。

真是一肚子坏水啊,那特么天天有重磅,天天是转折。

南昌的落户政策,除了本地自媒体自嗨一把,讨论讨论,放眼全国这么多的自媒体、大V,真正讨论的有多少?这才是最关键的。

但是苏州的人才政策就有意思了。

别的城市全面放开,姿态够低,诚意足够,但是苏州却把人才政策稍微紧了紧,落户买房都加了一些限制。

大方向上,一定是放松。

但是以南昌和苏州为典型代表,是未来城市在落户上两个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

一个向左:来了就是XX人,这是求量。
一个向右:开始人才“掐尖儿”,这是求质。

甚至更残酷的表述是:

人才落户政策,已经完全失灵。


2


别对落户抱幻想了!

表面上看,人才落户一定是个好政策,吸引大量的人进入城市,不管是城市体量,还是楼市托底,都是巨大的利好,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人才落户至少5年了,门槛也低到大腿根了。

沈阳落户你期待吗?
南昌落户你期待吗?
无锡落户你期待吗?
苏州落户你期待吗?
……

人才落户的最大赢家是谁?

一是第一批城市,二是最强的城市

西安起步最早,吃到了最肥的一块肉,落户新政第一天落户8000多人,3天落户1万5,甚至直接开着大巴车,扯着大喇叭去外省抢人,所以西安才能在17-19年落户超过100万人。郑州也是如此,每年落户几十万。

还有一类就是超大城市,比如深圳、广州、杭州,不急不躁,实力摆在这儿,凭借强大的城市号召力,产业实力,工资水平,城市环境等等,这些城市每年的净增落户也都超过40万人。

所以:

17-19年,跑的最快的城市,以及能级最高的城市,要么抢得早,要么抢得好,最终抢到了最多的人口,同时也是最优质的人口。

现在沈阳、南昌搞人才落户,显然,作用不大。

一是能级不大,二是下手太晚。

 

3


大城市太精明了。

开始掐尖。

这些大城市,本身产业基础就非常好,现在就大力吸引真正的产业人才、科技人才,直接落户,既拉动了产业实力,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同时还能稍微促进楼市成交,一举两得。

这叫双赢。

我最近看了几个政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寻求专业类人才的城市,越来越多了。

比如广州:

2019年12月,经区认定的在黄埔区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各类人才,可不受户籍限制,在黄埔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

划重点:“经区认定”,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落户的。本身黄埔的产业实力就非常强,像中新知识城,更需要优秀的产业人才。

比如无锡:

无锡的“太湖人才计划”,瞄准前沿高端,重点引进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高分子材料、云计算和大数据、“两机”产业(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1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

这些可不是随随便便能落户的。

尤其是苏州:

1、全球掐尖儿。

向德国、日本等8个国家要人才。

2、塔尖人才。

本科、硕士必须是双一流,海龟研究生必须qs100,国内硕士必须42所一流大学或者95所有一流学科的大学,硕士30周岁以内,博士35周岁以内。

3、就是给钱。

对标国际惯例,对高端人才和急需人才直接参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重奖,最高每年可获40万元。

 

4


也许这个结论很残酷:

所有的重磅抢人都已失效,中国所有城市的格局基本确定!

不管是城市,还是人才,相互间的试探早都结束了。

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

这话难听,但是实话。

我身边就有个非常现实的例子:

一个是我侄子:


刚毕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前几天给我打电话。现在有两个选择:

要么去珠海格力,工资6000。但是珠海房价太高,金湾、北围、老香洲都在2万5以上,对于一个社会新人,房价实在太高。

要么就是郑州,虽然互联网企业、高科水平不是特别高的,但是想要找也不是没有,一些挂靠政府的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更适合。

一个是我高中同学:

中南大学毕业,学的就是通信专业,毕业后直接去华为,现在在北京北六环上班,16年在天津买了房。

刚毕业工资9200,税后7900,工作3年多后,现在年薪超过40万,还有额外的分红、提成。

对他而言,哪怕郑州诚意再高、落户门槛再低、补贴再多,没用啊,郑州哪有类似华为的企业,以及相匹配的工作环境、薪酬水平。

你看,是郑州、沈阳、南昌、西安门槛太高、诚意不足吗?

根本不是,是城市能级不够。

 

5



不断固化的城市,正在生成一道无情的壁垒:

你想来,可是来不了。

虽然北京、上海的落户还是很严,但是深圳、杭州、广州、苏州这些城市,还是敞开大门让你来,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问题是,你来得了吗?

你买不买起房子?

工资水平高不高?

小孩能上好学校吗?

生活成本有多少?

能承受激烈的竞争压力吗?


对于大部分的内部省份人才而言,落户不是关键,能不能生存下去才是关键。

落户不是关键,人才不是关键。

房价和工资才是关键。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河南的学生,第一选择落户的城市一定是郑州,东北部分的人才第一选择是沈阳。

郑州、沈阳、西安这些城市房价才1万多,深圳、上海、杭州房价动辄3万、5万起步,再加上城市各种的隐形生活成本,有多少毕业生能买得起?

城市之间的壁垒将越来越重,强者恒强。

我记得几年前,有一篇非常火的文章:

《寒门难能出贵子》,那个拿走一条烟而被开除的农村娃。

是能力不够?是专业不强?恐怕不是,更多在于家庭背景,在于人情练达,在于社会历练,这些远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

对于城市,更是如此。

就像深圳,看着门槛很低,远低于上海北京同等级城市。但是落户深圳的人超过40万,这些人可不是随便落户的,你没有足够的资金,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你没有足够的胆量,敢来深圳吗?敢到深圳买房吗?
 


6


我想起一个词:

门当户对。

之前觉得这句话真是糟粕,真是万恶的旧社会。但是被社会一顿毒打摧残之后,才知道这句话也许符合大部分人。

对于城市,对于落户的人才,更是如此:

1、中小城市不是没希望,但是不敢赌。

东北振兴能发展起来吗?郑州会超越青岛成为北方第三城吗?西安的网红体质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也许能,但是城市的发展,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够成型、成熟,绝非一朝一夕。

2、能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

毕竟大城市的城市面貌、产业实力一定是更强,学习效率更快,自身成长属性更快,这一点毫无疑问。当然了,随之而来的一定是高房价、高成本、高压力,没有人会替你承担。

3、适合自己的最好,秉持就近原则。

郑州是河南省最好的城市,沈阳大连是东北最好的选择,沪宁杭是长三角最好的选择,广深是珠三角最好的选择,京津是北方最好的选择,这是一定的。

说到底,合不合脚,试了才知道。

已有90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