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深的寒意——如果我们被世界 “隔离”……

2020年02月03日

1月31日晚,笼罩在病毒阴影下的国人,连日来压抑的心情因为对双黄连的调侃稍稍得以宣泄。


在一片质疑声中,双黄连已被抢购一空,甚至连兽用双黄连也未能幸免。药店前挤满不怕病毒的大妈,多日的居家禁足前功尽弃。


这一幕与8年前的一部电影《世纪战疫》(Contagion)情节惊人相似。



片中有一个神棍记者和金融界、投机商人串谋,完全没有感染病毒的他,假装自己被传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肆散播“连翘可以治病”的谣言,结果,药房前挤满排队购买的病患,人们排队抢购连翘又导致病毒进一步扩散。

连翘正是双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

双黄连的刷屏,正是疫情下的魔幻现实。

国人疯抢双黄连之际,从美国传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服用抗病毒药remdesivir后康复的消息,这是目前世界第一例公开报道的该药用于此类肺炎病例治疗的案例。

于是有人说,“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仿佛就是双黄连与这种新药的距离。”

很多人会反对这种对比。

事实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并没有天大的距离。假以时日还可以追赶。

更大的“距离”在哪里?

或许在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层面,在于一个国家、社会的行为方式,在于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于其如何与世界相处。

来看看下面的这些报道,当世界对我们侧目时,不知道国人的内心是否会生发出一种深深的寒意:

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在9000公里外的法国,人们因担心感染病毒而产生了反华情绪,地区报纸的头版头条发出“黄色警报”。亚裔社区遭到了“普遍歧视”。在社交网络上,亚裔群体用“我不是病毒”的标签表达愤慨之情。


在1月29日的《悉尼先驱太阳报》上,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见上图)。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日本,“#中国人入国禁止”一直是推特的热门标签。在新加坡,成千上万的居民签署了一份请愿书,呼吁政府禁止中国公民进入新加坡。在香港、韩国和越南,商店已张贴告示说不欢迎中国大陆的客人。

该报援引专家的话说:“与中国有关的广泛政治、经济对峙和忧虑加剧了某些仇外心理,这些情绪与最近对传染病的担忧交互在一起,” 

我们坚决反对仇外和种族歧视。但其他国家、地区人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对传染病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2003年的SARS事件,人们仍记忆犹新。不到20年间,发生两次蔓延至海外的疫情,国人遭遇的苦难当然最令人痛心,世界各地的人也没有置身事外,他们如何对你放心?

SARS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信息不透明,失去了遏制疫情的最佳时机,蔓延到多国,在SARS疫情中沦陷的加拿大多伦多,曾出现对华人的普遍歧视。

有迹象显示,在加拿大再次出现了歧视和污名化华裔、亚裔的迹象。例如,加拿大最大的电视联播网CTV的调查记者彼得·阿克曼(Peter Akman)近日就有这样的言论。

在推特上,他发了一条与戴医用口罩的亚裔理发师的合影照片。他在推文中写道:“希望我今天得到的只是理发。”

在遭到网友的批评后,彼得·阿克曼已经道歉并删除推文。

再说一次,我们强烈反对任何歧视和污名化。在全球化的时代,疾病没有国界。

而另外一方面,在后SARS时期,我们有没有很好地去检讨与反省,并落实在政策执行中,防治类似的问题发生?从湖北疫情防治暴露的问题来看,有关方面似乎并没有汲取教训。

种种乱象:信息不透明,披露不及时,地方官员渎职,权力的傲慢……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些世界都会看到,并且正在全球的社交平台上不断议论、发酵。他们会如何看待中国,如何看待中国人?

但国内媒体上,充斥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赞誉,少有其他的声音,殊不知,一些美国议员对中国提出严厉指责;我们热捧世界卫生组织谭德塞,但很多人在请愿网站change.org上要求其引咎辞职(见下图)。请愿者称,谭德塞没有及时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法想象还生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对外界的反应充耳不闻。

传染病在哪里都可能爆发,关键是,是否汲取教训,改进处理的方式。一再重蹈覆辙,还怎么指望世界温柔以对?

于是,世界被迫对你“敬而远之”——

当地时间1月31日(周五),美国宣布实施临时旅行限制令,禁止任何在过去14天内去过中国的外国人进入美国。相关限制措施于2月1日下午5点实施。

由于担心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美国三大航空公司达美航空、联合航空和美国航空1月31日均表示将暂停所有飞往中国大陆的航班。

打了两年的“贸易战”,炒得沸沸扬扬的中美经济“脱钩”没有发生,意想不到的是,一场疫情让中美间人员来往突然发生“单向脱钩”。

美国的做法具有指标性作用,其他国家会纷纷效仿。

澳大利亚宣布自2月1日起,来自中国内地或由中国内地转机的非澳洲公民将被拒绝入境澳大利亚。

俄罗斯当局1月30日称,关闭俄远东地区边界,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电子签证。

新加坡宣布全面禁止过去14天内到过中国的旅客入境,并停止向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员发放任何形式的签证。

菲律宾马尼拉市民抢购口罩

《联合早报》援引外交部“领事直通车”公号消息称,截至1月31日,有60多个国家针对中国肺炎疫情采取了相应的防控入境管制措施。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物理意义上的防控措施,而且肯定是暂时的。

最危险的,是一个国家有意无意地与世界保持“距离”,进行“自我隔离”。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口头上说着要融入世界,而实际做的又如何?

以这次疫情为例,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信息透明、及时披露信息,咱这里用一纸训诫书让所有人噤若寒蝉。

钟南山的课题组曾撰写过一篇题为“抗击SARS实践与新人文精神的思考”的文章,对信息公开有如下反思:
反思“抗非”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得不承认,在SARS发生初期,政府的公共信息传播存在着明显的机制缺陷,导致出现信息传播渠道不畅、资讯真空的状况,引发公众普遍恐慌,也引发国际舆论的诸多猜测……

“诚实永远是上策”——这应该是反思 “抗非”之后,社会信息公开机制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诚实”就是客观地、如实地公布社会公众关心的信息。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充分展开国际合作,甚至主动向国际社会求援,而我们呢?外媒的报道描述的是另外一种情形。

至于舆论监督,只能说是凋零。为稳妥起见,还是引述《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的原话:
“比如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这几年被被各级和各地方一些与宣传无关但很强势的职能部门削弱了,武汉市有那么多媒体人,但他们没有在卫生系统之外发出自己的警告。”(摘自胡锡进微博)

对了,还有民间组织,正常的国家都有充满活力的NGO,遇到灾难时有强劲的民间响应。反观中国,民间组织无奈又无力。有资深评论人一针见血指出:“眼下的种种,正是遭压制后形成的社会基本面,2008年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积累的那点民间响应,早就败光了。”

无法一一列举。这些与世界格格不入的问题,无需掩耳盗铃。世界有目共睹的,还包括疫情惨况:病人无法得到确诊入院,成为移动的传染源,甚至当街仆倒,无人收尸;各地如封建割据般挖路堵路;将老百姓的房门钉死锁死(见下图)……


凡此种种,只能让世界看得触目惊心。

在汹涌的疫情之下,民众的苦难迅速消解了一切浮华,当人们在病毒面前手足无措时,“大国重器”、领先的5G、人工智能等物质成就并不比稀缺的口罩实用。

必须承认,在很多非物质层面,我们近乎一片荒芜。

这就是我们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境况。经济的确融入世界很深,而在文化、精神等方面,我们与外部世界有着深深的断层。

2005年,钟南山课题组撰文呼唤新的人文精神,“以开放、自主的姿态融人全球化浪潮,在文化上、精神上建立更开放、更成熟的民族意识。”

15年后,反躬自问,融入了吗?更开放,更成熟了吗?

有些悲凉。

想起最近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一头野猪深夜在空旷的武汉二环快行线上狂奔,恍若末世。这无异于魔幻现实的隐喻。

它要去哪里?

也许更需要问的是,我们要去哪里?

文|Jenny

已有945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