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九一八”:新时代如何不忘斗争!

2019年09月18日

作者:林默林公子
编辑:大橙子/彩虹妹


 
11月的大连,虽还未飘雪,街上的风却也早已带上几分寒意。
 
从港口开来一辆汽车,径直向市区驶去。坐在车后排的老人,是本次护送的“要人”。在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的举荐下,日本政府命令这位“要人”来东北开一家“公司”。
 
与那些为“帝国”开疆拓土的殖民地官员相比,这位“要人”身上透出的气质令他与众不同。德国医学院的熏陶让他看上去更像一名严谨的学者。尽管略带些书生气,他的名号却让一路上的军官随从们不敢不敬。
 
他就是后藤新平,前任台湾“民政长官”,对华殖民的“中流砥柱”。在他的执掌下,台湾岛就像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铁桶,原本星火燎原般的起义活动统统遭到镇压。每一百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个死在他的手上。
 
而他自己,却不以为这有什么残酷的。按他的话说,他的所有政策都是按照“生物学的原则”实行,殖民地上的原住民要按照他们所“适应”的方式统治,殖民地也只有按照“生物学的原则”发展,才能参与列强之间的生存竞争。进化论在他这里被扭曲得纯粹而变态。
 
也正是因为他精巧而残忍的管理方式收效甚佳,在去东北赴任前,他被天皇封为男爵。
 
老人拨开窗帘,望着大连街市上那些来来往往的中国人。他们脸上的恐惧和茫然,在后藤看来,都在证明中国人不过是一群麻木怯懦的绵羊,只要略施巧计,就能从他们身上源源不断地榨取财富。想到这里,后藤嘴角扬起一丝轻蔑。
 
“阁下,快要到了。”司机的提醒打断了后藤的思绪。他稍事整理,未来2年,他的全部心血都将倾注在这家名叫“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的公司身上。
 
 
一 


“满铁“”与后藤新平
 
“满铁”建立在日俄战争的废墟之上。
 
1897年至1903年,为方便侵略扩张,沙俄在东北铺设了“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路”)。
其中的长春至大连段在日俄战争后为日本所占,改称南满(洲)铁路。为了管理南满铁路,日本于1906年11月26日成立“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这段铁路,就是“满铁”的最初家底。
 
“满铁”大连本社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经历了无数次军事冒险,日本人才得以成为东北地区的老大。面对这块来之不易的“肥肉”,日本国内政客围绕如何经营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激进者迫不及待地要在满洲推行“武装”统治,加紧扩军备战巩固胜利成果。主张“文治”的温和派则希望以建设满洲经济的方式,逐渐渗透当地,最终实现控制。争论中,“文治”派略占上风,因此身为学者型官僚的后藤新平被推到前台。
 
崇尚实用的后藤新平本人却不拘泥于“文”“武”争辩。刚一就任“满铁”总裁,他就鼓吹起“文装的武备”思想,简言之,就是以和平的外表暗地积蓄力量,如果遇到非常事态,立即动用武力解决问题。“满铁”在他的领导下,表面上经营铁路,装作与政治“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行政、军事、情报、外交无所不包,是经略东北独一号的政治集团。
 
“满铁”表里不一的策略,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侵略目的,另一方面避免在当时刺激欧美列强和受到侵犯的中国。
 
后藤新平和他的拥趸相信,只要“建设好”满洲的经济文化,积蓄力量、笼络人心,他们的统治一定能坚如磐石。
 
后来的40年里,“满铁”如后藤所设计的那样,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殖民中国的“暗影”利器。
 
 
二 


经济掠夺
“以‘支那’之膏血,奉帝国之经营”
 
后藤的殖民地经营纲领要求“满铁”最初的侵略活动必须掩人耳目,以赚钱之名行扩张之实
 
“要想富,先修路。”无论做大“增量”还是搜刮“存量”,做好基建向来是“发财”的不二法门。“满铁”作为一家铁路公司,最方便着手的也是扩张铁路网和垄断运输业。
 
自创立以来,“满铁”便将南满铁路干支线的窄轨轨距改为标准轨距,方便与路网接轨。其后,“满铁”又取得了安奉铁路(安东至奉天)、抚顺铁路(奉天至抚顺)、牛庄铁路(大石桥至营口)的路权,其掌管的铁路从奉天再向东延,直达中朝边境的安东,与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日本在大陆势力范围的铁路网自此连为一体。
 
“满铁”铁路网,连同朝鲜与东三省
 
陆路运输的大头被轻易拿下,无论谁家的货只要在东北地界上跑,都会被“满铁”从中抽成。
 
有了路,就能把日本人急需的资源从深山和矿场里拉出来,将老祖宗留给中国人的财富转手变成自己的。
 
在“满铁”的主持下,铁路上满载着木材矿藏的车皮络绎不绝。据记载,当时南满铁路南下货 物以煤、石油、木材、非金属矿石、矿建材料为主,这些货物运抵大连港,再出口至日本本土。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后,来自东北的菱镁矿成为日本重建的抢手货,足见日本对中国资源渴求之深。
 
如果用本国人开采这些资源,在日本贪得无厌的需求面前,肯定会“产能不足”。于是,满铁就开始打起中国人的主意。他们公开叫嚣“中国有的是人,伤亡一个,还有十个”,采取野蛮的“人肉开采政策”,不惜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来换取煤炭。
 
为了充实劳力,“满铁”在中国东北和华北设立“招工公所”,以花言巧语诱骗中国人去招工。在粮荒年代,“招工公所”对大米白面的许诺诱使大批大批河北、山东老乡在“卖身契”上签字画押。随后,这些中国人就被装进闷罐车,开赴大大小小的矿场、林场。“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军事冲突的日益明朗化,对资源的需求愈发紧张,“满铁”开始征用战俘,并以收容“无家可归者”、“破产者”的名义,将“伪满洲国”境内的中国居民统统发配到矿上强制劳作。
 
“满铁”对中国人敲骨吸髓的压榨充实了日本的战争机器,也填满了他们的国库。以“满铁”掌管的抚顺煤炭为例,在“九一八”发生的1931 年,抚顺煤矿年产量已达 700—800 万吨,从 1933 年开始煤产量逐渐增加,到1937年煤炭总产量已经达到953万吨,几年间的掠夺超过过去该矿区数十年的开采量。而在“要煤不要人”的原则下,抚顺煤矿40年伤亡的劳工总数达到30万之巨。死亡的矿工扔进矿山附近的山沟里,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万人坑”。
 
在抚顺,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万人坑”,埋葬着当年为日本侵略者残害的冤魂
 
在聚敛了大量财富之后,“满铁”将这些资金配合国家战略进行投资,挤压东北的民族产业。
 
“满铁”挑选它认为有扩张前景或者有政治意义的民营企业给予援助的,帮助其发展壮大。由于铁路周边交通便利,整个东北的商业中心便开始向铁路集中。“满铁”趁势要求期货交易必须在铁路两侧的“附属地”进行,并且开办自己独掌的金融服务。铁路周围,街市繁荣,铁路之外,商业凋敝。中国人可以依附于“满铁”谋生,但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却日益狭窄
 
自此,“满铁”作为执行日本国家战略的“殖民地会社”,在经营南满、安奉以及满蒙五路的同时,插手港湾、工矿、商贸、水陆运输、农产品加工各业,成为日本资本在东北的王者。

 
三 

情报援助与智力支持
“为日军的刺刀开路”
 
随着侵略活动的深入,单单敛财已经满足不了日本人。在企业皮囊的伪装下,“满铁”在中国大肆开展情报活动,为日军的军事侵略提供智力支持
 
后藤新平任“满铁”总裁期间,曾在“满铁”下设立“满铁调查部”、“满鲜历史地理调查部”及“东亚经济调查局”。日本人对三家机构的情报搜集成果津津乐道,将它们称为“20世纪亚洲一大知识宝库”。
 
其中,满铁调查部是“满铁”最早建立和最主要的情报调查机构。调查部成立于 1907 年 4 月,设在“满铁”总部的所在地大连。调查部在奉天、哈尔滨、天津、上海、南京乃至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等地都设置了分支机构。至“九一八”前后,“满铁”调查部已经拥有两千多名情报工作人员。
 
在我国境内,满铁调查部对东北乃至全国的自然、地理、物产资源、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有广泛的调研和搜集。所搜集的情报,都进行编成汇总,供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决策机关参考。
 
例如,满铁调查部在每一个县的分支都会制作当地的《官绅名簿》,记录当地官绅的各项状况。主要的如在哪里供职,权力多大,是否愿意充当汉奸与“皇军”合作,细节如出生年月,老家哪里,甚至是不是在搞外遇,喜欢吃什么,这个月出了几趟门,《官绅名簿》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一本“满铁”《官绅名簿》,整个北中国的社会名流一览无余
 
“满铁”在掌握这些情报后,与关东军开展了紧密合作。关东军、满铁并力推行“满铁嘱托员制度”,由关东军选拔优秀的情报军官派遣到“满铁”,在“满铁”外壳的掩护下进行间谍活动。
 
1931年9月18日,早已对中国领土磨刀霍霍的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之前的对华勒索中,关东军取得了“满铁”下辖铁路的驻军权。凭借快捷的铁路和“满铁”的情报支援,日军仅用了四个月就完成对东北的全境占领。
 
虽然“满铁”的名字表现出这家“公司”的势力仅及于“满洲”,协助日军吞并东三省的“成就”并不能让它满足。在日本侵略者得陇望蜀的战略驱使下,“满铁”开始着手针对华北的“研究”和情报工作。
 
“满铁”为侵略华北做的第一件事,是对《塘沽协定》及相关诸协定的“合法性”问题作出“解释”。
 
《塘沽协定》是日军侵略的产物。“九一八”发生后,中国军队在华北与日军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著名的“长城保卫战”就在这一时期打响。国民党政府惧怕日军,此时正在全力“剿共”的蒋介石也无暇顾及边事。在岗村宁次的逼迫下,国民党代表签下《塘沽协定》,同意撤军。在中国军队撤离的过程中,依照协定,日军还可以派人监督。
 
日军的野蛮行径和条约的无理在当时的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面对国际社会的关切,日本人要为自己的行为给出一套听起来还算“合理”的说辞。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满铁”介入了《塘沽协定》的“解释”工作。为了让协定“合法化”,“满铁”对该协定中停战区域问题、治安维护问题、接收问题、交通和经济等诸问题进行了全面“解释”。引用多少国际惯例,条约法典,目的只有一个——为日军的侵略寻找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满铁”“解释”条约的姿势,颇像几年前南海仲裁时那几个“仲裁员”引经据典的样子。
 
日本的《塘沽协定》和菲律宾的南海仲裁,都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阴谋
 
除了为日军做“法律合规”,“满铁”也参与了“华北事变”的“战略咨询”。
 
虽然在日本眼中,华北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在国际社会看来,华北依然是法律上属于中国的领土。加上华北也掺杂着列强势力,中心城市设有许多外国使领馆。如何在入侵华北时不至于过度刺激西方列强就成了日本人日思夜想的问题。
 
对这个“课题”,“满铁”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他们指导入侵的关东军“出兵时要以威吓为主,尽量避免直接开枪”,尽量少招惹外国人,对于服从秩序的“良民”要积极保护;但是对敢于反抗的中国义勇军和可能导致局势失控的“暴乱”,则要严厉镇压;要向当地的民众及外国人进行充分地宣传,说明日本出兵的目的并没有领土野心。
 
一套附有具体实施步骤的“意见书”,包藏着日军的狼子野心,也映照出“满铁”的阴险老辣。
 
 
四 

文化侵略
润物无声的“皇民改造”
 
以大炮和刺刀获取侵略利益固然“痛快”,想树立被征服者的认同,必须从长计议,在文化上慢慢培养“精神日本人”。崇尚以“生物学”经营殖民地的后藤新平深谙豢养亡国奴的道理,他手下的“满铁”也积极推动着隐蔽的文化入侵。
 
在创立“满铁”的第二年,后藤新平开办《满洲日日新闻》,以该报作为宣传殖民地经营的工具。之后,《满蒙》、《满洲》、《日满公论》等杂志相继粉墨登场,以中、日、俄三种语言发行,遍及东三省。一时间,“满蒙一体”、“日满亲善”的论调充斥着东北舆论界。
 
如果对东北的屈辱历史不了解,阅读这些报刊杂志,还真以为“亲善”是社会共识。殊不知,和今日的乱港媒体一样,舆论都是可以用钱砸出来的,媒体只会将“真相”裁剪成阴谋家想要的形状。
 
今天的“他们”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有所言”自然就“有所不言”。在大力倡导“亲善”思想的同时,日本人通过《出版法》,禁止“伪满洲国”境内与官方论调不一致的出版物,切断东三省与内地的图书流通渠道,将宣扬抗日救亡的进步思想悄无声息地扼杀在襁褓中。
 
控制传媒,在当时只是影响接触媒体的成年人。想培养合格的“皇民”,还得从娃娃抓起。
 
“万世基业,首在教育。”对于尊师重教的东亚儒家文明更是如此。在“满铁”的主持下,以“皇民化改造”、“中日亲善”为纲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东北的小学和中学堂响起阵阵习诵日语之声。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当年日本人开办的教育,除了强迫学习日语以外,还培养了当地中国人的素质,是把中国人当成自己本国的国民一样看待。
 
在历史事实的铁证面前,这种观点显得又蠢又坏。
 
“满铁”开办在华教育事业的历程中,除了强制学日语以外,对其他教育项目的推进非常消极。1906年“满铁”创办,三年后在偌大的东三省采办了一个小学,直到1914年才公布正式的公办学堂《规则》。“满铁”开办的中学不过是中国学生进入医学院或者赴日留学的预科而已。
 
为什么深谋远虑的“满铁”诸公会对“千年大计”如此懈怠呢?后藤新平本人曾明确地阐述过缘由。他认为过度发展殖民地教育不仅不会让居民服从,反而更容易导致“民心不驯”,埋下反抗的种子。但是,实行愚民政策又没办法培养殖民地需要的本土人才。于是,干脆就放任自流,采取所谓“无方针主义”。
 
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办教育作为纯投入项目,自然难上加难。说白了,日本人来东北根本目的是抢钱,不是来花钱做慈善,为中国人谋福利的。
 
1929-1933经济大危机期间,一些怀着“发财梦”来东北的日本人就业困难,满铁地方部学务 课课长认为这是满铁发展中国人职业教育的缘故,要求停办中国人职业教育。危机一来,先把中国人变成代价,这才揭示出日本人的本来面目。
 
学校、媒体、书店、文艺,一张张大网铺天盖地,将“共荣”“亲善”“日满一体”种种字眼灌进中国人的脑袋,企图建立起与中国文化迥异的“新满洲文化”。
 
在明眼日本人看来,“新满国的文化的真髓,实际上是日本的文化。”种种文化手段,无非是将中国人转化为恭顺的“天皇子民”。
 


后记:时刻警惕,不忘斗争
 
1929年,“满铁”创始人后藤新平突发脑溢血逝世。16年后,在苏联红军的铁甲洪流下,“满铁”帝国也土崩瓦解。屈辱晦暗的殖民史仿佛在此时画上了句号。
 
然而,敌人从来没有放弃用阴谋诡计,颠覆我们的安定秩序,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
 
和88年前一样,他们依然在利用着所谓“法律”,来为自己的霸凌行为寻找借口。
 
 
和88年前一样,他们将间谍掩盖在各种伪装之下,窃取我国的珍贵情报。
 
 
和88年前一样,他们用自己控制的“霉”体混淆视听,尽一切手段污蔑自己的对手。
 
 
和88年前一样,他们用文化的糖衣炮弹毒害青年,培养一个又一个忠实走狗。
 
四名“精日”分子身穿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在四行仓库门口合影
 
青年时期身穿日本服饰的李登辉(日本名:岩里政男)
 
“港独”在英国领事馆门口请愿,挥舞英联邦旗
 
所有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硝烟虽然散去,斗争仍在继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将矢志不渝!
 


两学一做时间: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已有880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