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的21世纪,我们亲手把无数孩子送进了"监狱"!

2019年09月13日

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一定是使人越来越自由。


要知道,奴隶社会对人最大的摧残,不是高负担的劳动,而是每时每刻不间断的监控,只要偏离设定的标准就是一鞭子抽过去,让你喘不过气,毫无自由,自我意志逐渐消亡死掉,最后变成一个行尸走肉。


发展到21世纪,我们不受土地的束缚了,想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想回老家就回老家;也不受时间的束缚了,从前车马信都慢,现在微信实时见;甚至不受陈规的束缚了,不用再委曲求全,想离婚就离婚,想出柜就出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今天的我们都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类更自由。


但是有一群人,却在往相反的方向走,他们原来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小区、操场玩耍,现在走到哪里都要被GPS定位,甚至在学校里会被每分每秒实时直播、记录下打了几个哈欠,笑了几次,运动姿势标不标准......


想想就很恐怖的全面监控场景,现在就发生在这一代孩子的身上,而且随着社会恶性事件的曝光率提高,监控的程度也愈演愈烈。


如果说我们小时候是没什么隐私的一代人,那也不过是家长会偷翻我们日记本而已,相信经历过这个的人,99%都会和家长吵一架。


曾经捍卫过自己隐私的我们,到了养孩子的时候,却恨不得给他们上全天候定位的手表、有家长模式可监控的手机、教室里也安排带AI分析功能的摄像头......越来越多的商家也进入学校迎合家长的监控需求,把无数孩子送进了隐形监狱。



孩子是上学还是坐牢?



我目前还没有在生活中用上AI技术,但是上海的小学生却已经用上了。


在下面这种教室里,AI通过高速摄像头,能捕捉到所有学生的坐姿、举手发言、低头抬头、站立情况,甚至连孩子们的表情是否开心,打了几个哈欠都会被记录下来。


图上绿框里是仰头看黑板的孩子,绿色代表“合格”,而红框里是低头没看黑板的学生,红色代表“异常”。这就是家长们趋之若鹜的专注度识别,AI 会直接根据抬头和表情数据判断孩子是否“专心”。



除此之外,AI还能识别学生书桌的物品,对于学习无关的物品都会一一统计,同样算作孩子“分心”。



孩子们一天可能要做成百上千个表情,机器就会根据表情给孩子的情绪定性,老师一眼能看到这个孩子高兴、难过还是反感,然后再根据这一系列的数据去区别对待学生。


对,你没有看错,以后再也不用问孩子今天心情好不好了,因为他们一定会装作心情好,不然就会被家长老师连番轰炸。



和这种无孔不入的监控、分析相比,我们小时候考砸了找家长签字的恐惧根本不算什么。


这就像老板在你的电脑屏幕上装了监控,在你的手机上装了定位共享,你每时每刻都要准备被拷问:为什么不专心?


就问你怕不怕吧,一时有点分不清,是在上学还是在坐牢了。


未来,孩子们上学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有扮演“心情好”、“认真听讲”、“安安静静不起冲突”的好孩子......所有人挂着一样的笑脸,一样的专注眼神,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



AI注定会比最严厉的家长更可怕,因为监控技术是全年无休,全方位审视,还不带任何感情的。


这样控制下的孩子虽然安全了、可视化了,但是却仿佛养殖场的肉鸡,彻底失去了自己的隐私和自由。


滥用技术的恶果就在前方等着我们。


加拿大有个隐私委员会,在2012年就公开了关于儿童技术监控的分析报告,他们发现过多的监控和控制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孩变得异常,只会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不再思考行动本身的价值和道理。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杨永信和他的电击疗法。


就像膝跳反应一样,人天生就会抽一鞭子动一下,当这个模式形成条件反射,没人再去想我为什么这么做,只是打心底认为,我必须这么做才不会被罚。


监控下的校园并不公平


你小时候,班上一定有那么一种同学,上课不太认真,作业也不好好做,看起来痞痞的,可成绩却很不错。


这么多年来,大家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从没停止过,主要就是在批评应试教育对孩子天赋的压抑,对高智商学生来说太死板。那如果应试教育的“听话”标准,量化到每一天的言行举止,那些聪明但不太“乖”的孩子会不会崩溃?


如果老师依据量化指标区别对待学生,最吃亏的不会是循规蹈矩的孩子,而正式那些和规矩格格不入的孩子。AI监控的存在,变成了应试教育缺陷的放大镜,条条框框伤人的那一面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应用最广泛的幼儿园实时监控,就更麻烦了。


中学生的家长不会每天盯着监控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幼儿园儿童的家长很可能会。


有很多幼师反映,自从幼儿园推广了家长实时查看摄像头之后,每个班总有一些高需求的家长,一天要联系老师七八上十次:给我的孩子多喝点水;我的孩子需要加衣服了;我的孩子刚才拼音没学会......


而那些有全职工作的家长就没时间这么仔细地盯监控。


每个老师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满足了高需求家长的要求,其他的孩子就只能保证不打架不受伤就行了,一对一的私人时间完全被高需求家长挤占了。


受害者肯定不是幼师,而是那些家长顾不上的孩子。连幼儿园都变成“按闹分配”了,实时监控还要提供详细的“闹”的依据,那凭什么不会哭的家长就活该吃亏呢?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从小就会感觉不公平、不平等。


监控的初衷,是解决孩子的安全问题,然而,对于孩子的安全焦虑也许并不真实。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双职工,根本没人管自己,栓个钥匙就到处跑,是因为那个年代安全,而现在时代不同了,坏人变多了,孩子当然要24小时看着。


然而,焦虑与恐慌可能是种错觉。据统计,进入2000年以后,美国与儿童相关的犯罪率逐年明显降低;中国儿童失踪的案件明显减少,2017年失踪儿童的数量只有1990年的六分之一。


社会明明越来越安全,只不过因为媒体变得更发达和迅速了,我们接收到的负面信息变多了,所以觉得社会对儿童来说更加危险了。


教育专家纷纷反对对孩子过度监控,而商家却不断渲染焦虑,鼓吹更多的定位、监视、分析、控制,每一个功能背后,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商家,难以预计的暴利。

以爱之名,行遍人间恶事


在美剧《黑镜》中,讲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叫莎拉的可爱小女孩在3岁时意外走失了,她的妈妈心急如焚,找回女儿后,更被激发起了强烈的保护欲,她四处求助,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女儿。



后来,这位妈妈如愿找到了一家科技公司,通过尖端技术,他们给莎拉的大脑植入了一款智能芯片。


这个芯片实现了莎拉妈妈的愿望,它可以让妈妈轻松控制莎拉的思想,看到的东西,情绪,注意力,都可以被调控。



这简直是升级版AI,AI目前只能监控孩子,但管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用传统手段去沟通乃至打骂,这个芯片就不同了。


莎拉的妈妈能一键知道女儿的定位和身体状况,连身体里现在缺什么营养物质,都能一目了然。



最厉害的是,这款芯片可以通过控制器读取莎拉视网膜上接收到的信号,然后投屏给监控者,也就是说,妈妈可以随时查看女儿眼中看到的世界。


为了防止女儿情绪低落或者压力太大,妈妈可以选择性控制女儿看到的内容,只要女儿产生了压力,比如看到血腥暴力、少儿不宜的场景,眼前就能自动打马塞克......


这简直是极端反人类的操作了。


小女孩以前总是被邻居家的恶犬吓到,现在看不见这条狗了......



有男生打架流血了,芯片检测到莎拉心情紧张压力突增,就给血腥部分自动打码,她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马赛克。



莎拉从此生活在了一个纯净版的世界里,没有威胁,没有暴力,没有压力,也没有色情,那她还是正常的人吗?


可怜的莎拉就连看到外公中风摔倒,都立马会眼前一片模糊,根本没办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只能茫然地呆滞着。


看到外公的葬礼上妈妈哭了,她又是眼前一片马赛克,因为系统检测到这个画面会让她难过。



终于有一天,她在画画时发现自己画不出鲜红色,就好奇地用笔尖扎破了自己的手指头,然而还没来得及感受痛楚,系统立马报警了,她妈妈飞速赶来。



经历了莎拉自残的行为,妈妈在医生建议下关闭了系统,承诺不再监视女儿的生活,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长期生活在真空世界里的莎拉,根本无法评估身边的风险,也毫无应对的能力,她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和男孩发生性行为,还开始尝试毒品......


警报再一次被触响,妈妈吓得又开始了监控模式。


可是莎拉已经忍无可忍了,她拿起监控弄得平板狠狠砸破了妈妈的头,莎拉毫无感情,因为她眼中妈妈血淋淋的头是一片马赛克。



在最后一场冲突中,莎拉的妈妈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这是一句多让人熟悉的话?所有的监控,控制,高压,无不以爱之名。


在任何时代,监控孩子都是刚需一般的存在,而21世纪的技术发展,给予了监控最大化的可能。


没人想故意伤害孩子的隐私,但无限被放大的成长焦虑中,太容易得到的技术掩盖了我们对尺度的判断,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好像就能尽可能安全。


谁能想到呢,在人类最自由的21世纪,我们最该警惕的却是,别把无数孩子送进技术打造的人间监狱,让他们成为饲养场的肉鸡。


已有877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