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遍地的今天,一半深圳学生无高中可读?

2019年07月25日

最近,深圳中考的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出炉,很多家长心急如焚。


为什么呢?因为今年高中的分数线相对去年普遍涨了10~20分,最高涨幅达到了26分,家长们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担心:“非深户,中考没有391分上不了普高?”、“深圳中考是留给尖子生的,一半深圳学生无高中可读?”......


深圳教育资源的紧张,从小学到高中都很明显,据统计,2019年深圳小学学位缺口预计将超过6.1万个,初中学位缺口将超过1万个,从中考的现状来看,高中的资源同样是紧缺的。



家长的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读高中肯定是为了上大学,如果连本科学历都没有,怎么和其他人竞争呢?


但在这种思维下,我们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孩子是在同一条路上竞争的。在大城市,上好大学,找到安稳的工作,这当然是一个稳妥的路径,也能给家长一些确定性的安慰,但问题是,也许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如果你的竞争者家庭资本比你丰厚,从小的教育资源比你优越,生活压力也比你小,但你和他在同一跑道,就已经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了。


就像人们调侃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出生在罗马」,你和出生在罗马的人比谁更快打卡罗马地标,那肯定是地狱级挑战。


深圳的高中难考上,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深圳作为从0到1发展起来的一线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口流入速度几乎是必然的,政府每年都在扩建学校,督促名校开设多个新校区,但依然供不应求。


想克服环境问题,富人的方法是从小就用资源堆出孩子的好成绩,让资本转化成下一代的劳动力,从而固化阶级和地位;而普通人的方式,肯定不是和富人刚,而是考虑曲线救国。


最困难的问题,放弃一项也许就会轻松很多,要么放弃一线城市,到竞争激烈程度较弱、教育资源经过多年沉淀的二三线城市去,比如湖南,孩子上高中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要么放弃走好大学的路,选择职业教育,往高级蓝领、厨师、化妆师这些方向走,大城市中工资水平一般的白领供不应求,很多时候掌握这些特殊技能的人,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反而能博得更高的收入。


我们对一定要上大学这个概念的坚信,其实是一种以历史的眼光看现在的想法,就像目睹了房价翻了好几倍,人们就会坚信买房一定还会再涨。只有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人才知道,从97年开始,香港的房价曾大跌65%,多年没有回转的意思。


为什么大家都坚信必须读大学,其实也是近三四十年,因为读了大学而改变命运的人太多,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但我们看看中国历年高考的录取率,会发现当年“珍贵、稀缺”的大学生,现在已经不再稀缺了。


经济学告诉我们,稀缺的资源会得到高额的回报,然而供给充足的时候市场会转向买方,企业会牢牢掌握定价的权利,学校、专业、个人能力比较差的本科生,几乎不可能拿到想要的价码。


如今的考研也是一样,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是由于供给过剩而很难找到工作,但学生常常会有“学历不够高”的错觉,然后继续深造,结果毕业后依然找工作困难。


但其实,这是选择做错了。中文等文科专业的就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需求不足,如果以就业为目标,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校期间辅修容易就业的会计等专业,或者早早研究创业的门道。


从市场到学校再到个人其实充满了信息不对称,选错了路走得再远也会事倍功半。


一线城市竞争最激烈,但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要迎难而上,这篇文章希望能提供一些其他思路,绕开困难也是一种智慧,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已有912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