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微思考丨史前人类的秘密,母系氏族社会真的存在过吗?

2015年12月02日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节目,讨论母系氏族社会是否存在过,男女之间的差异?节目质疑母系氏族是否曾存在过,讨论主要是各种怀疑,提出的怀疑论点其实都是因为没搞懂其中的逻辑。关于这一点,个人也早有思考,现将相关逻辑写下来供战友们商榷。可能又有战友说,你这是又跨界了。没办法,从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在跨界,工作后还是在跨界,一直到现在都在跨界,跨界跨界跨界······


关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否存在,个人的结论是:存在。


在谈人类之前,我们先谈谈哺乳动物。个人很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喜欢看狮子,赵忠祥老师那悠长的解说那是挥之不去······哺乳动物是母系还是父系来控制家族团体?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纵观哺乳动物界,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食草动物往往不太存在等级社会,除了在争夺交配权时雄性之间才会发生打斗。偶尔,非族群的雌性带着幼崽加入一个食草动物群体,会有领头的成年雄性为了种群的血统纯正杀死未成年幼崽的现象,但也并不普遍。


食草动物为何没有食肉动物那么明确的等级制度呢?在占豪看来,其根本原因应该是食物的充沛程度。相比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食物随处可取,大家不争食,自然也就各安其命,也就无法形成动物社会的等级制度。但是,自然界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由于雄性哺乳动物在发情期一个可以和多个雌性交配,那么当这些动物进入发情期后,交配权相对于雄性动物来说就成了稀缺资源,这些雄性食草动物为了得到更多的交配权从而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于是就有了争夺,也就会发生打斗。但是,由于这种争夺仅仅限于发情期,并不是涉及生存的食物,所以往往不会在一个种群当中形成明确的等级制度。


食肉动物则不同,除了那些习惯于独行的食肉动物外,群居的食肉动物由于食物相对短缺(需要捕猎),所以他们族群内部必然会为食物进行争夺,身强力壮者自然会在这一争夺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会形成相应的等级。在这种组织中,食肉哺乳动物的首领往往属于体格最强壮的那一只或一个联盟。以狮子为例,一个狮群的王者有时候是一只雄狮,有时候是两只或多只的联盟。但是,雄狮虽然是狮王,狮群的社会维系却是靠母狮的血缘纽带。与狮子不同的是鬣狗,雌性鬣狗比雄性鬣狗的体型更大,所以在鬣狗群体内,最大的那只雌性鬣狗是族群的王,雄性往往地位比较低,所以鬣狗的王权与血缘体系往往是统一的。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的的族群的结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族群的维系主要靠血缘,其群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主要看食物资源的来源和充沛程度。当食物充沛时,族群往往不会形成等级;相反,当食物稀缺时,族群往往会形成等级。灵长类动物在这里是一个特殊群体,与食草和食肉动物不太一样,相对的族群体系也更加复杂,但首领一般都是身强体壮的雄性,而且在灵长类动物族群中,其社会的等级更为森严。


人类是最高级的灵长目动物,人类也生存在地球上,一些基本逻辑是没错的。早期人类和其它雌雄混居的哺乳动物应该没什么区别,繁殖方式都是杂交方式,中国古书《白虎通义》的说法是“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那么,为何最初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呢?占豪(微信号:zhanhao668)认为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一、血缘因素。


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一定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动物、当前的人类社会找到当时的影子,这一点应该没有任何异议。但是,考虑到当时的人类依然是杂交,那么可以比较肯定地认为,当时的人类的确不知其父,只知其母。如此一来,母亲以及母亲的母亲就成了大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一点和当前的父系氏族以父系为尊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此一来,最初的氏族社会的血缘纽带一定建立在母系身上。这是构成母系氏族的最根本构建之一。但在人类相对初级的时候,比较大概率的可能性是族群靠血缘维系,但首领往往是雄性,这一点和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应该会比较类似。


二、食物获取因素。


在氏族社会之前,人类社会一定也是群居,但其食物总体上应该是不充足的,特别是在旧时代时期和旧时代时期之前,由于人们获取食物的手段有限,所以食物应并不能充沛供给,这一时期的人类应该是像一些动物那样,其社会结构因为生活所在地的现实情况而决定,母系或父系并不一定分得很清晰,最大的可能是血缘维系族群,而首领是男性。


但是,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所使用的工具更加先进了一些,所以更加容易通过采集的方式获取食物。此时,人类整体的食物是相对充沛的。然而,由于工具并不是那么富裕,资源也不是很丰富。那么,这一时期的人类一方面必须平均分配食物和共有各种资源,必须共同使用集体的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那么,这一时期如何维系在族群的平均分配呢?这恐怕就需要从母系那一脉才能理得清楚。在这种社会资源分配逻辑下,那么以母系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就形成了。因此,就逻辑而言,母系氏族应该是在这一时期存在的,这不取决于谁的体格强壮,而是取决于血缘和当时的生产、生活资料的分配形式。


三、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限制。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由于当时的工具还不够先进,所以还没有可以积累下来的劳动剩余,因此当时的族群必须以共有财产的形式来维系族群的正常繁衍。共有财产的这个脉络就是以母系为血缘来进行联通的。


那么,母系又是如何过渡到父系的呢?应该是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人类使用工具越来越先进,能够获得食物、各种资源也越来越多,劳动逐渐有了剩余。有了这些剩余,就有了越来越多的资产。谁在这些资产中的贡献最大?无疑是更加身强体壮和不受生育困扰的男性。如此一来,男性在生产资料来源和食物来源上就占据了更大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劳动剩余的增加,氏族之中的资产也会越来越多,这些资产也就必须得到保护。谁能更好地保护资产?显然还是男性。


于是,在这种生产资料获取、财产保护方面男性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同时,男性在氏族当中也就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氏族也就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


正所谓适者生存,进入父系氏族后,由于氏族的扩大,氏族与氏族之间的战争也不断扩大规模,而哪个氏族男性更加雄强往往就能取得胜利。为了氏族中男性更加雄强,于是这些氏族当中开始打压女性,通过从女性手中夺取更多资源从而使得本族群的男性更加雄强,进而维系氏族的进步和发展。于是,女性在氏族当中的地位也开始越来越低,逐渐被边缘化,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随着氏族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劳动剩余也越来越多,氏族资产也越来越多,氏族首领逐渐占有了这些财产,氏族社会中掌握人掌握资源和分配资源的权益平衡逐渐被打破。随着私有财产的增加,人类也开始进入了私有制社会。


由于在氏族社会后期是父系氏族社会,而父系氏族社会再往后演变成了私有制社会,父系就直接成了私有财产的拥有者。于是,从那个时候到今天,私有财产体系下的社会依然总体以男性为主导。其实,等到了有史记载的时代,男性已经逐渐将女性物化,这又是男性那种控制欲的狭隘之心导致的。看看一直到今天,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从属于男人的。


说到这里,可能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社会。我们知道,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很多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达到的,在占豪看来这又是受了当前社会模式思维的限制。


马克思的所谓共产主义是什么情况下才能发生呢?就是当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不再被束缚到工业生产的机器上,那么对物质的追求将不再是第一追求,人类每天只要劳动很少的时间就能得到自己的生活需要,那么剩下来的时间他们一定会去有更加广泛的追求。此时,人类社会的物质就是按需分配,人类追求的将是精神、文化等更高级别的需求。到那时,由于物质的极其丰富,私有财产已经不再是必须,相应依附于私有资产的阶级也就消失了,那么共产主义也就来了。


马克思的这一推论和设想是有逻辑依据的。譬如,当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没有剩余,只够群体生存时,那时候人类为了生存,没有阶级、资产共有,其实是比较原始的共产主义。那么,当未来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取得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当人类的劳动时间只占一天时间的很少时间时,当社会机器能够提供几乎一切需要时,私有财产自然也就没了价值。到那时,人类的阶级社会、资源不平等的现实自然也就土崩瓦解了。这一点和食草动物群体相对没有明显等级而食肉动物却等级森严有一定的同构性。


到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不再有贫穷和不平等,不分种族和性别,人人生而平等,人类的组织单位不再是以家庭形式出现,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再受婚姻的束缚,成为真正的根据彼此的感情进行选择,人类的下一代教育不再是通过家庭为单位来完成,而是进行社会化的大教育。人类社会的敢为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人类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和天赋去选择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没有国家、民族的大家庭······


当然,这是马克思的一些设想,这个设想肯定是伟大的甚至说是天才的,但到底现实是不是一定会达到他所设想的那个境地,现在谁也无法验证。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这个设想的方向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类的生存不再依附于私有财产,那么可能很多理想中的事物真的会变成现实。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而且,这个目标的实现到底是按照谁的模式去做,这就是国家、民族、文化在未来竞争的焦点,也是人类发展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数百年,也许以千年计,但不得不说这个方向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实,不管共产主义是否是真的能够实现,人类向往发展、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是一定的。而且,鉴于共产主义是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强国,然后推动世界发展,至于未来是什么样的社会,相信未来的人类一定会探索出来更美好的社会。

已有858人赞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