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号

手机号码

验证码 

手机验证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百家时评,为你解读国际风云、财经要闻,洞悉全局,你值得加入!

P2P又暴雷,挡不住的金融难民!


2019年03月31日  浏览(44676)人
0

 原创:金不换



01__最后一根稻草


2019年3月27日,“安全运营6年”、华南规模最大、头部平台中收益最高的p2p平台团贷网“爆雷”。此案涉及资金145亿元,波及22万投资人,其中不乏有重仓千万的用户,也意味着几万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彼一时,团贷网被一度评为近些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团贷网创始人唐军也是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人物,重金245万元拍下传奇人物史玉柱一次晚宴,豪赠5200万元做公益慈善,让马化腾等众大佬感慨唏嘘。


而此时看来,也只不过是为自己唐氏骗局遮蔽的一次谎言。


唐军获奖“优秀青年企业”


很难想象,在2018年P2P集中暴雷潮活下来的超大平台,最终也难逃死亡厄运。而在创始人唐军走向东莞警局投案自首的那一刻,也证明着,“中国p2p的最后一根稻草被真正压断了”。


2007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拍拍贷落户上海。预示着中国P2P诞生,这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高回报”为噱头,很快野蛮生长成一朵金融领域“野玫瑰”。


花开花落,几乎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P2P企业频繁暴雷,无数投资人被骗,然而一轮又一轮过后,即使去年最严重的P2P暴雷潮把互联网金融彻底冰冻,依然有无计其数的投资者选择继续把资金放进所谓“更大、更靠谱的平台”。


探究为何,这的确是个谜题,或许只能用金融的本质来解答。



02__金融的本质


为什么要谈金融的本质?


因为你不明白金融的本质就不明白P2P是个什么玩意儿,你也不会明白P2P有多不靠谱。


读书的时候,教金融市场的老教授说过一句话:“学习金融基础知识不能够帮助你赚大钱,但可以帮你躲过很多理财骗局和陷阱。”


之所以会有海量的投资者中招,就是因为中国民众对于高收益理财的渴望远远大于其金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他们远远低估了资本家们对于金钱的贪婪,在平台爆雷潮的背后,多少人利用大家的“中产梦”实现了个人财富的转换,这些钱并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装进了某些人自己口袋。


那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呢?


借用陈志武老师的话来讲,金融的本质就是「跨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翻译成俗话就是:「利用时间差来达成钱生钱」的目的。


其实金融这件事很简单,没有门槛,每个人都可以做,只需要有钱有人有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做金融,但是为什么设立一个金融机构如此困难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道德风险」,记住他,这是每个金融理论课都会放在第一节讲的内容,可以说整个金融历史都是在和「道德风险」对抗的历史,不了解人性你就不可能了解金融。


因为人性中的贪欲,有贪欲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如果说不设置任何限制的就让每个人都去做金融,那非得天下大乱不可。


假设不设置任何限制,有钱的人都去开银行,万一这些人哪天动了歹念,把大家钱全卷跑了,那金融体系就会失去信任,没有了信任金融体系就会崩溃,就如同今日的民间金融一样。


所以金融的基础是法制和监督,法就是规则,监督就是执行。正因为金融太容易引起道德风险,国家才会设立银监会、保监会(现已合并为银保监会)、证监会来监督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有了监督和规则的限制,道德风险才能够被束缚住,金融业才可以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



03__泛滥的P2P


我们再来看P2P。P2P按名词解释Peer to Peer Lending,原意为个人与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相互借贷。


但是进入国内后,P2P变味了,只做中介服务平台规模很难扩张,不少的P2P转型为「互联网上的民间借贷」,而暴雷的平台大多数都是不甘愿只做一个信息中介平台。


“民间借贷”这个词大家避之不及,但是一放到了网上就被包装成了「互联网金融」,一切都变得合理化了,似乎在这个年代大家不参与一点“互联网金融”就是落后于时代的。不知道P2P创始人尤努斯得知P2P被中国资本市场玩到这种地步,有何感想。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P2P之父


然而,就算裹着“互联网”外壳的“民间借贷”,再怎么高大上也还是“民间借贷”,底层还是那个腐朽、黑暗的借贷利益链条,问题迟早会出现。


P2P在11年间累计借款金额达到7.2万亿元,大家沉醉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美好假象之中,那么互联网金融是真的发达了吗?


这从不计其数被骗的投资者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从P2P传入中国后,其飞速发展是建立在规则和监管不到位的基础上的,总结一个词叫做野蛮生长,就是一个道德风险无限高的金融领域。


这就好比你把钱存进了一家老王开的“银行”,这家银行的监管、规则、利率都是自己瞎定的,并且还会给你15%利息。至于这个钱放在老王这里,老王用来做什么你全都不知道,甚至老王心情不好了就可以拿你的钱出去随便乱花,反正也没有人管我。


请问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把钱放在里面吗,这就是如今的P2P。


尝到了余额宝甜头后的“投资者”们纷纷涌入P2P的大潮之中,其中不乏资本裹挟的理财大V的推波助澜,一片繁荣的景象空前绝后。


但从来没有人提醒他们,他们投资的22%年化利率的项目最后居然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一座烂尾楼;他们看到的预期收益15%并不是15%而是-100%-15%;就算是国资背景、上市公司平台一样会倒闭;在自己上班的P2P网站投资上百万元,老板也一样会跑路,所谓专业、能力就像一个笑话。


也从来没有人提醒他们,一天之前他们还拥有着百万身价,一天之后就可能身无分文。


在没有监管和规则的角落中,有些平台不但设置自己的资金池并且公然挪用投资人的资金,有些平台表面宣传自己如何安全如何庞大如何背景强大,实际上却满目疮痍,就连“国资”“央企”的平台都不能幸免。


P2P为什么那么容易爆雷呢?除了监管和道德风险之外,宏观和微观的因素也不得不提。


微观的角度上来说,P2P吸纳的借款人是不具备向正统金融机构类似于银行贷款的资质的,所以他们愿意付高息向P2P贷款。


而在国内连银行这种层层核实调查借款人背景的金融机构每年都有大量的呆帐坏帐需要利用资管公司去剥离,别说风控能力更弱的P2P平台了。借款人本身的资质就更鱼龙混杂,再加上平台风控能力远远不及正统金融机构,爆雷是迟早的事情。


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实体经济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平台的稳定度,在整个宏观形势好的时候,企业赚到钱了,自然违约的平台就少了,但是当企业缺钱的时候,问题就如洪水猛兽一样的凸显出来了。


这段时间不少业内的朋友经常抱怨一件事就是发现企业真的没钱了,这件事第一个传导到的地方就是P2P,因为向P2P借款的企业本身资质就差,经不起大环境的折腾,而P2P平台动辄就40%的借款利率也让企业不堪重负,这一来二去就崩了。



04__挡不住的金融难民


事实上,即使我说了这么多P2P的风险,依然有更多的人熟视无睹。近些年以来,各种媒体和宣传报道,都在揭穿民间非法集资的欺骗性,抬眼就能看到。但是这仍然挡不住高息的诱惑,一直有人记吃不记打的往火坑里跳。


即使是巴菲特、李嘉诚那样的高人,一年到头勤勤恳恳,也很难做到年化30%以上的投资回报。而有的人斗大的字都识不了一升,却对自己的高收益丝毫不怀疑。


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被理财坑了之后,仍不会收手,而是去寻找更高收益的理财平台,以此来弥补之前被坑的损失。这和赌博一样,赢了还想赢,输了又想把输的赢回来。赌博你起码还能见到庄家,而理财,却让你辛苦赚来的钱,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其实,P2P就是高利贷,汇聚了社会上大量的黑暗,从借款人、放贷人、平台、催收、投资人、维权人、意见领袖……整条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骨子里都是黑的。


最后再多说几点建议。


1.理财是一件理性并且需要长期理性的行为,所以请大家多多学习金融基础知识,有大量的先贤的智慧留到今日仍然熠熠生辉,不要去相信一个屏幕背后你连脸都不认识的所谓“理财大V”,永远保持理性和思考,没有一个投资高手是靠看公众号年化收益就可以长期超过10%的,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幻觉。


2.投资前先关注风险,优先正统的金融机构,即使他只能给你4%的年化收益,但他至少是长期安全的。如果想博取高收益,也欢迎尝试基金和股票,毕竟只有体验了投资之难,才会意识到所谓的10%、20%是多么残酷的一个游戏。


3.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趋势,没有一个智慧的投资人会逆势而为,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利物莫儿等厉害的地方不在于在顺境中能够赚多少钱,而在于大趋势不好的时候会及时的止损,这才是投资大师最让人钦佩的地方,而大多数人呢,被完成了财富的重新分配。


4.学习资产配置,储蓄、保险、股票、基金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来完成科学的配置和再平衡,不要相信什么高收益的神话,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落实自己的理财计划才是正确的方向。



·  END  ·




已有898人赞
已收藏
上一篇:未来两年的投资购房指南!
下一篇:细思恐极!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承受之痛,万劫不复之痛!
评论或留言 0

关注公众号获取新网址

返回顶部
留言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