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事物,不同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譬如中国的茶叶,在全球就有两组发音。一部分人称茶叶为tea,譬如英语“tea”法语“thé”德语“tee”西班牙语“té”意大利语“tè“”丹麦语“te”以及荷语“thee”。而另一部分人则称之为cha,譬如葡萄牙语“chá”,捷克语“čaj”,罗马尼亚语“ceai”,以及俄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国家和南亚大陆地区,基本也都采用cha的发音。一词两发音,背后其实还真不复杂。就像大侦探Holmes被“h、f不分”的福建人引入后,硬是翻译成了“福尔摩斯”,形成了中国人的惯例那样。在福建,茶叶也被读成tui和tey。因此,当年那些听信了福建小妹的外国茶商,也会跟着把茶读成tea,回去教育本国人民。传播途径的不同,也就使得全球对茶的发音泾渭分明。早年通过古丝绸之路跟中国做贸易的,基本都是按照长安秦腔“cha”的发音,而随着宋明海上贸易的兴起,之后跟中国做贸易的国家,基本都是按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泉州的“tey”发音。唯一特例的葡萄牙人,在茶这个字上没有被福建口音带歪,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中国的贸易中转站不在福建,而在广东的澳门........这种例子其实并不少见。譬如,从丝绸之路传过来的物件,我们叫胡琴、胡床、胡瓜叫了上千年,后来西洋传来的洋火、洋伞、洋车、洋房,我们也叫了上百年。因为第一印象一旦被民众广为接受,就很难再被修改,将成功注入到民众的潜意识当中。而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大流感”。这场1918年秋季爆发的全球流感,导致了全球约10亿人感染,5000万以上的人口因此丧命,可以说是近代人类最惨痛的一次教训了,连同时爆发的一战都没死那么多人。可是这口锅,就被无辜的西班牙人永远背上了。因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所有的主权国家……
赞
赞
已有894人赞